(' 是的, 拉回了学校。
现在竹子河的河水已经涨到与往年河水水位的平均值,许明的乌篷船可以直通学校门口,一麻袋一麻袋的东西混乱的塞在包里, 装在乌篷里面,老校长和江建军等几个大队干部们早就等在学校门口, 见船到了校门口的大河口, 也不出声, 只叫人一袋一袋的往学校二楼的空教室里搬东西。
许明月一共拉了两船,老校长和江建军他们都不敢相信有这么多东西:“你这是把他们整艘商船的货都拉回来了?”
许明月也只是一笑道:“这不是机会难得吗?你们要是不要,我想办法找到那船老板, 再退回去就是!”
老校长连忙说:“瞎说,退什么退?哪有买到的东西还退回去的道理?人家早不知道到哪儿去了!”
在大河上,随便往哪个芦苇荡、荷叶丛里一藏, 就找不到人了,何况这种黑市的买卖, 谁会待在原地给你找到?
江建军和施、胡、万村的几个小队长也都苍蝇搓手状:“就是,这好不容易买到了不要票的布, 哪里有退回去的道理,我要,就算我们一个大队吃不下这么多, 我老丈人家和大舅子小舅子, 还有我妹妹家女儿也要嫁人, 到现在连件好衣裳都没一个, 愁着呢!”
其他人笑骂道:“这谁不愁?说的好像谁家有身好衣裳似的。”
老校长一摆手:“都别说了,赶紧拆吧。”
几个人就着昏黄的自制油灯,一个一个的拆麻袋上的麻线。
麻袋都是许明月在批发市场买菜时装菜的大袋子,编织的并不紧密, 也并不能防潮,哪怕许明月将每次刷新的衣物都用稻草和枯萎的蒿草垫着,上面也盖了厚厚的茅草防雨,可编织袋打开后,里面的衣服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黄,还有些发灰的霉点。
没想到这些人打开袋子,拿出里面一件件的衣服出来后,不仅没有因为上面明显发白发旧的黑色霉点而露出失望之色,反而一个个都激动万分:“这是棉袄吧?这么厚实的棉袄!”
施家村村长拿出一件阿锦穿小的灰色羽绒服抖开说道。
这是一件130码的羽绒服,许明月在商场打折时买的,阿锦穿的时候才110的身高,一直穿了两年,胳膊肘的地方被她磨的布料有些薄,原本因为刷新出来一模一样的,被磨损的地方也一模一样,很容易被人发现不对,但此时这件灰色羽绒服的胸口处有些发黄,反而与同款羽绒服不一样了。
施家村村长从里面又掏出来一件,还是这款灰色羽绒服,将整袋子衣服倒出来,里面全是这款,每一款发黄发灰的地方都不同,有些近几个月才刷新出来,临时都装到一个袋子里的,甚至都没有霉点。
第一件拿出来是惊喜,后面全是同一款同一个码的羽绒服,施家村村长看到就有些失望了:“怎么都是一个大小?要是有大人穿的就好了!”
他失望的点在于,他家孩子再多,这个码的衣服最多也就能买两件,再多穿小了就不能穿了。
倒是老校长,好似很快就想明白原因,说:“这肯定是一个厂里出来的!”
其他村干部也全都是窝在这穷乡僻壤之地,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人,听老校长这么说,全都点头说:“这肯定的,你看这衣服上的霉点,估计是仓库里保存不当,才成了瑕疵品,被拉到我们这的,不然老早就被供销社内部消化了,哪里轮得到我们?”
“啊对对对!”其他人都点头同意,又拆着其它袋子。
每个袋子里都装着同一种款式的衣服,从九十公分码的婴幼儿衣服,到140码的羽绒服、棉衣,还有一年四季的卫衣卫裤,几个袋子拆出来,全都是小孩子的衣服。
阿锦穿越前就是一四零的身高,过完年去年冬季的衣服,许明月当时想着来年肯定穿不上了,就全塞到编织袋里,想着拿回老家给别的孩子穿,还是个人情,就都塞里面了。
几个村长拆开这几个袋子,都有些失望,全是孩子的衣服:“咋都是娃儿们的?这么多衣服也穿不完啊!”
里面居然还有许多粉色小裤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