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第239章 六七年这个年正在破四(1 / 2)

(' 六七年这个年正在破四旧, 尤其是水埠公社那边严肃提出了,这个年不能放鞭炮,不能祭祖, 当时正是闹的最凶的时候,被耳提面命的和平大队和建设大队的书记们回来后, 也是对大队的队员们严厉禁止了祭祖的事。

也就是说67年的这个年三十, 原本按照本地风俗应该扫墓祭祖的河南边的人, 都没有祭祖,但也因为他们这里隔着大山大河,外面闹的动静再大, 对他们这边的人来说影响也不大,这就导致度过了过年那段最疯狂的时期后,眼见着后面就是清明了, 本地的很多人不敢去自家坟头上去祭祖,怕有心人通过自家的坟头找到他们家, 这些人就通通跑到汪家村古树下偷偷祭拜,不能挂在自家老祖宗坟头上的白纸幡, 就通通挂在了这颗近千年的古树上。

哪怕春季多雨,有些纸幡已经被淋湿,不如晴天时飘逸灵动, 可依然被河边的风吹动着在树冠下摇啊摇, 配合着周围一个个的坟包, 魏兆丰他们硬生生的打了个激灵, 看都不敢向那边看一眼,把沈冬梅、刘霞、吴刚三个知青的行李放到他们知青点的门口后,就赶紧说:“以后有机会再见,我们先回去了。”

留下的三个知青有两个女知青, 看着这远离汪家村,周围都是坟堆的知青点,吓的脸都白了,忙追了上来,带着哭腔说:“你……你们别走啊,你们走了我们怎么办?”

原本加上分到临河大队的五个人,他们八个人倒也还好,突然他们五个人都走了,只剩下他们三人,三个人都不淡定了。

反倒是送他们来的建设大队的本地人笑着说:“嗐,你们不用怕,那是老树仙,会保佑我们呢!”

不然他们大队的坟也不会是围绕在老古树一圈埋葬了,当地人都供奉这颗粗壮的老古树。

可惜他说的话三个知青都听不懂,只觉得这里太可怕了。

魏兆丰他们也是走的飞快,生怕走慢了一点,头上沾染上了这里的阴气。

一直到船上了,魏兆丰才不解地问送他们的船公:“不是不给祭祀吗?那里怎么还有纸幡?”

哪怕全国各地的纸幡剪法或有不同,可细节再怎么不同,那也是白纸幡,一眼就能看出那是祭祀的东西。

送他们去临河大队的操船手一边划船一边说:“谁祭祀了?你看周围的坟头上,那有一张纸钱吗?”

魏兆丰他们此时回忆一下周围的坟头,还真是一串纸幡都没有,一张纸钱都没有。

“那颗树……”

划船的人能听懂他们的话,于是用本地方言喋喋不休的说着这颗古树的鬼故事,无奈他说了一路,魏兆丰他们已经竖着耳朵很认真的听,愣是一个字都没听懂,听的两眼蚊香圈。

好在汪家村距离许家村很近,走陆路的话,十分钟就到了,他们划船走水路,需要绕道进大河沟,花费时间也不过十分钟,就来到了许家村。

许家村的房屋建筑和建设大队差不多,甚至建设大队和和平大队因为就建在河边,为了防洪水,靠近河边的房子下面都是石头砌的,上半部分是土砖,许家村因为村子地势高,不需要防洪水,放眼望去,全是盖着茅草的土坯房。

之前看过建设大队的知青点,他们已经对临河大队有了心理预期,可看到那些矮小的土坯房,几个家境情况都不错的青年男女们心头不由的都沉重了起来。

现在虽到了春天,河水已经逐渐上涨,但他这送人的船依然只能划到大河沟,再往村子里面就是大水沟了,大水沟里的水不足以支撑小船滑行,便停下对几个知青说:“到了,你们就在这里下吧,前面那个村子就是你们这次要插队的临河大队许家村了,通过这条堤坝,穿过许家村,你们就能看到临河大队的大队部。”

他用竹篙撑着船,将船身固定住,从船舱内抽出一条由几根实木并成的木板搭在船头和岸边,对他们说:“你们再往前走两百米不到,就是临河小学了,你们走过去一眼就能看到,红砖砌成的,好大一个学校,要实在不认识路,喊一下临河小学的知青,问他们也行!”

临河小学开学,引起周围好些个大队围观,好长一段时间,周围大队的人都喜欢来临河小学附近看热闹,要不是临河小学日常是封闭教学,他们恨不能跑到临河小学里面去散步参观。

几个知青看这人把他们送到这里,就不管了,抽回木板到船舱就要回去,几个人面面相觑,然后看向近在咫尺的许家村。

好在他们有五个人,人多一些他们也有主心骨一些,且这里就只有这一条通往许家村的路,五个人就这么提着他们的行李,深一脚浅一脚的跟堤坝上的黄泥做斗争,前进不到百米,隔着好几个土坯房子,远远就看到了矗立在许家村村尾打谷场上的红色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