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第235章 喊话的是当年逃荒过来(2 / 2)

周围的公社全都在看他们的公社,毕竟没有哪个公社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知青。

有过去年插队来的知青,很多田地不富裕的大队根本不欢迎这些外来的知青,原本他们还抱怨自己公社来了这么多知青,看到水埠公社那边围的乌泱泱的知青后,心气一下子就平顺了,觉得上面领导还是照顾了他们公社。

一直到火车都离开了,他们等了又等,确定没有新的知青再过来,就拿着名单开始点名。

这时候就显露出语言不通带来的问题了,除了水埠公社这边有个北边大汉会说普通话,点的名字新来的知青们能听懂外,其它的公社任来接的人喊破了嗓子,语言不通就是无法沟通,点出来的名字,知青们听不懂,一个个急的抓耳挠腮,后来实在不行,就举着牌子点人头,人数对了就对了,叫人跟着走。

来接人的什么工具都有,有拖拉机、牛车、板车,还有像水埠公社的两个人一样,两手空空的。

北边汉子点完名,就让那些知青们跟着走,知青们原本以为至少还有个牛车给他们装行李,谁知道什么都没有,有些带了两床被子的知青一个人身上挂着三四个行李,人都傻了。

“没有车吗?没有车我们这么多行李怎么带的走?”有人惊呼地问。

他们可是来插队下乡的,带的是他们能够带的全副身家,除了少有的几个是家里寄,其他人全都是一次性带齐的。

他们看着别的公社来接的牛车或拖拉机,惊叫道:“没有拖拉机,牛车呢?有个牛车也行啊?”

过来接的北方人说话道:“我们在河对岸,哪来的牛车?牛车也过不来河啊!”他挥手招呼着他们:“快走吧,晚了就更不好走了!”

火车到站的时间是下午四点,现在天已经不像隆冬时节那样黑的晚,但要是搞太晚了,河面上一片漆黑,越发的不好走。

他对知青们说:“把行李搬到外面公交车站就行了,我们坐公交车。”

知青们一听还有公交车,顿时对他们要下乡的地方有了些期待,通了公交车,应该不会太过偏僻吧?

他们家中有哥哥姐姐去年就去北大荒和沙漠那边下乡插队的,写回来的信凄惨到他们都难以置信,不然也不至于找关系来到了南边,现在这么一看,果然要好得多,一个个又打起精神,怀里抱着,背上扛着,拎起他们的行李往公交车站走。

春季多雨,邻市最近的天气便是细雨蒙蒙,火车站所在的地方周围又都是山地,全是黄泥巴土,一脚踩下去,黄泥糊在鞋子上,脚与黄泥地黏在一起,拔都拔不上来,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行李只能牢牢的提在手上,一点都无法放在地上。

火车站出口距离公交车站大约百米多的路,只是这百米路,在这时候仿佛有天堑之隔。

他们想到过下乡艰苦,但没想到下乡的第一步,是让他们一个人扛着这么多行李走下过雨后的黄泥地!

男孩子们还好,还有把力气,阮芷兮、杜晓雅这样的女孩子,站在火车站出口处,更是傻了眼。

来接的两个汉子见她们两个小姑娘,面对着几个行李,站在那里都快要哭了,忙过来帮她们提着行李,一人提了三四个,一边往公交车站走,一边招呼他们:“快一点!都跟上,全部上两辆车,别分开了,在邻市码头站下,别忘记了啊!”

北方的大汉怕两辆公交车坐不下他们,一再的向他们强调下车的站台。

上公交车的人并不止他们两个公社的人,还有别的公社的知青也在往上挤。

本地的大汉一边向上面堆行李,一边大声喊:“其他公社的等下辆车,这两辆车我们公司先上了,都别被分开了!”

一群新来的知青人生地不熟,全都慌慌张张的弯腰驼背扛着大包小包,走着螃蟹步,跟着往公交车上挤,现在的公交车司机和售票员都还算好,见他们有很多行李,就知道是插队来的知青,让他们把行李都堆到公交车顶上,司机还带了绳索,本地的大汉站在车顶上,让他们把行李递上去,将他们的行李在车顶上固定好。

叶冰澜前世家境优渥,连地铁都没挤过,更别说这个时代的公交车了,不大的公交车上已经挤的车门都关不上了,来接他们的两个汉子还在让他们上车,“都别愣着了,车上坐不下,抓着绳子和扶手,挂在车上,一会儿就到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