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罗喻义和叶甜两人合伙买书复习不同, 这群红小兵知青在被串联起来当红小兵之前,都是插队在不同大队下乡的,真正认识的时间并不长, 关系自然也不会像罗喻义、叶甜、沈志明、闫春香他们融洽,他们可都是竞争关系, 其他知青和他们竞争的是同一个岗位, 学校需要的老师就那么多, 他们买的书要是借给别人看了,不是给自己增加竞争对手吗?
所以这群人中,家里条件好的, 都是自己买书,家中经济条件没那么好,又得不到家中钱票支持的, 就想办法好几个人合买,只是这样难免就有矛盾, 毕竟合买的四本书里,语文和数学肯定是大家都想要看的, 他们都觉得,应聘教师的考试,肯定主要考语文和数学, 《平面几何》还好, 算数学书, 《做革命的接班人》相当于后世的政治书, 大家都觉得考这本书的概率微乎其微,自然都不想要,都想争取语文和数学两本书看,矛盾自然也就起来了。
可这又没办法, 便约定着时间,大家轮流着看。
闫春香学习语文和《做革命的接班人》这两门课还行,毕竟是文科类,需要背诵的多,她每天早上跟着许凤发去山上刮松针,利用这两个小时的时间早读,可对数学就比较麻爪了,她能读中学还多亏了她所在的街道办主任和他们家同住一栋楼,又是个做事认真负责的性子,知道她们家出了名的重男轻女,时常去她家里,她小学毕业时身子瘦弱矮小,看着比同龄小孩小两三岁,实在无法出去做事,便说服她父母,让她也去读了初中,她这才有机会读初中。
可她虽然读了初中,但日常家里活全是她的,出去上不了工,就领火柴盒回来糊,初中两年课程,她总共念的时间还不到一年,这些初中数学对她而言还是难了些,环顾周围的山林,都是临河大队秋季来山上砍草的村民,不知道该向谁请教。
她倒是想向叶甜请教,可叶甜和罗喻义他们合伙出钱买了煤,不需要上山砍柴火,现在农闲季节,除了挑堤坝外,没什么地里的活,大队部考虑他们之后应聘学校老师,就暂停了他们挑堤坝的活儿,让他们专心看书,叶甜现在每天都在大队部的会议室里认真看书做题,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哪里有时间给她讲题?
她又想到许凤发说的,很多他不会的题,去问许凤兰主任,许凤兰主任只需看一眼,就能解答出来,有心想要请教许凤兰主任,可许凤兰主任并不是每天都回临河大队的,就算回来住,也是早出晚归,她连见都很少见到,更别说请教了。
上完一天工的许凤发回到山上,将晒了一天,脱了水分后轻了不少的柴火拢在一起,用藤蔓捆好,旁边是闫春香刮了两大堆的松针。
松针是家家户户都需要的绝佳引火材料,闫春香借了许凤发的竹耙,又有心和许明月打好关系,在许凤发下去上工的时间,她一边背书,一边替许凤发和许明月也刮了两大堆松针,只是松针细长滑溜,不像柴火那么好捆绑,只好留给许凤发来收拢捆好。
可惜许凤发并不是个太有眼色的人,更不会盯着闫春香观看,深秋季节,天黑的早,他来到山上只闷头收拢松针,捆绑柴火,等松针和柴火都弄好后,挑着柴火担子就下山,步履匆忙。
这个时间段山上的人已经很少了,要是天彻底黑了,山上就不安全了。
一连几日,闫春香都对数学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好在早上许凤发吭哧吭哧砍了一个小时柴火后,直起身子休息的功夫,拿了数学书过来请教许凤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