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第123章 许明月算算时间,自己(1 / 2)

(' 许明月算算时间, 自己的大伯差不多要做今年出生,却不知道奶奶换了人后,她的大伯和父亲是否还会在原时间里出声。

说到奶奶, 她便想到去吴家村看看她奶奶吴二姐现在怎么样了?前世奶奶是在旱灾第三年,也就是去年嫁给爷爷的, 今生奶奶一家都平安度过灾年, 想来奶奶的婚事也要提上日程, 到底是她的奶奶,她便想着,要是奶奶嫁人, 她也不能厚此薄彼,给奶奶送上一套她已经累积了很多的富贵锦绣的床上四件套,给她当嫁妆, 想来有这样一套床品当嫁妆,她的婆家也不能看清了她。

虽然她觉得, 以她奶奶泼辣厉害的性格,去哪儿都能过得好, 去哪儿都不会吃亏,可谁叫她是她奶奶呢?虽然自小和奶奶关系不亲,奶奶倒也没有虐待过她, 只是分家给了大伯家, 一心便只有大伯家的几个孩子罢了。

就好比爷爷分给了她父亲养老, 爷爷自小便疼爱她最多。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 许明月需要买一条属于自己的小船。

要说渔船哪个村子最多,无非就是靠水吃水的和平大队和建设大队在河边的几个村子了,其中奶奶家所在的吴家村,便是其中一个。

临河大队也有船, 只是临河大队到底还靠山吃山,不像吴家村,完全的靠水吃水,不说家家户户有船,也差不多了。

她现在自己的存款,加上孟福生给她的存款,总存款已经超过了两千块钱,钱在手里不花掉始终是废纸,只有花掉的钱才是自己的钱,她现在升任水埠公社党委常委,蒲河口农场妇女主任,每天上班都在蒲河口,一直跟大队部租船借船总不太方便,她便想着自己买一条现成的小船。

只是他们这边的小船多是用以打鱼和摘水上植物,晚上是要回到岸上生活、睡觉的,是以小船上都没有乌棚。

乌篷船要比他们这里常用的小船要大上一些,许明月每天来往蒲河口,他们这里又多雨,船上要是没有乌棚,到底不方便。

正好现在开了春不忙,许明月便带着孟福生一起,向大队部借了船,从家门口的大水沟,一路用竹篙撑着小船进入大河沟,大河沟水深,就不好再用竹篙,便戴着草帽用船浆划了起来。

划船是一个非常辛苦的活,也十分讲究巧劲,毕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双臂不停的划动,就是你跑步跑一个小时腿都会累,何况是两只划船的胳膊。

孟福生见她额上沁出了汗,就想替换她来,换他来划船。

许明月便朝他笑了一下,“要是船翻了,我倒是不要紧,在这茫茫大河上,只是到时候我倒不知道是先给船翻身,还是先救你。”她又划动了两下,小船向前迅速的在水里滑动:“还是等天稍微热一点,给你穿了安全衣,你再来练习划船吧。”

她大多数时候,眼里都是带着笑的,看到天清她笑,看到水柔她也笑,四周的风景,路边的小花,世间万物的美景,总是让她心情愉悦,看到坐在船头面对着她的帅哥,她更是觉得世间值得,心情也不由更好。

孟福生在她身边,总会不自觉的被她的好心情所影响,跟着她看山看水,看这世间不同的美景。

吴家村坐落在临河大队与蒲河口的中间地段,走路大约要一个半小时,划船只要半个小时就到了。

许明月对这里已经熟门熟路,吴家村的人也知道了她这么一个蒲河口劳改农场的妇女主任,对她,或者对劳改农场有天然的惧意,连带着对劳改农村干部的她,都十分害怕,生怕她因为什么事,把他们抓了去劳改农场当劳改犯。

两年下来,谁不知道蒲河口劳改农场的偌大的名声?干旱期间,无数的灾民从北地到他们这里讨生活,抢劫的、偷盗的、杀人的,被蒲河口农场的生产主任许金虎带着他的民兵小队,抓了也不知道多少!

听说蒲河口劳改农场里面的大牢里都抓满了,全是敢过来干坏事的灾民和坏蛋,那些人被抓到劳改农场,听说天天干不完的活,吃的全是馊掉的泔水,一天三顿鞭子抽!

在大河以南这边,许金虎的名字,已经达到了能小儿止啼的地步,谁提到劳改农场都害怕。

许明月又是过来教过和平大队的人怎么在河滩上种红薯,故而和平大队的人现在都认识了她。

有些人怕她,便远远躲开了去,有些人敬畏她的干部身份,想过来跟她拉关系,看到她身边多了一个年轻男子,便和她打招呼

:“许主任,你这是嫁人了啊?”

许明月也笑着点头说:“是啊,这位是我家属,也是大队的干部。”

吴家村的人一听许主任嫁的男人居然也是干部,对这对夫妻就更敬畏了,点头夸道:“真是男……”妇人看着孟福生的俊脸愣了一下:“女才男貌!”

许明月故意摸着脸笑着说:“这么说,我不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