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支队抓到了这一瞬间的神情变化,更加确认,这个人极有可能就是害死温有鹏的凶手。
根据已知的线索,他现在已经基本确定了赵欢就是凶手,那他家里说不定就有赃物。
取完样之后,许支队第一时间让人拿到痕检室,让痕检把刚取的指纹和温有鹏租住房间发现的指纹相比对。
许支队又接了一个电话,见赵欢仍然沉默地对抗着,他冷笑了一声,道:“赵欢,别以为你不交待,咱们就没办法给你定罪。”
赵欢翻了个白眼,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
他倒也不急,赵欢不交待,他就把这个人晾在了审讯室里。
如果比对成功,那就说明,赵欢是跟温有鹏一起盗墓的人了。
至于杀死温有鹏的原因,赵欢自己不交待,他这边暂时也得不到结论。
许支重新返回痕检室,看到林落时面上已现出几分笑意,“小林,让我说什么好呢,这个案子到现在办得还挺顺利的,回头你得给我个机会,好好感谢下你和方教授。”
许支给她找的几个案子,她都处理好了,暂时没有别的事,她就想给方教授打个电话,确认一下明天返回江宁的时间。
方教授很快就接了,但林落听着那边的声音不小,好像有人在说话。
“没什么大事,国博和省博都来人了,在这儿谈点事。”
可事情发生到现在,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给古尸做面部复原的事是做不成了。
那丫头说小是不小了,可到底还有些孩子的心性,也是父母眼里的宝。他把人带出来,哄一哄也是应该的。他就想着找补一下,弥补心里的歉疚。
再争下去,说不定他要见证一场大佬级别的修罗场。
他看了看身后,见没人过来,就小声说道:“小林,国博和省博的人不对付,主要是省博的人意见大,双方在争论。”
方教授小声回答:“国博有意把古墓里刚挖出来的带铭文青铜器运到首都,但省博这边不同意。现在他们还在争,我估摸着,短时间内争不出结果。你要不要来看看?”
听着方教授故意压低的声音,林落笑着说:“老师,你怎么鬼鬼祟祟的?说话声音这么小,我听着都费劲。”
“那我肯定去啊,老师,你在那儿等我。”
实习
林落悄悄进入文/化馆会议室的时候, 刚好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清瘦老者在对着一个中年人说话。
这时室内的人都站着,她悄悄走到方教授身后。认识的人知道她是方教授的学生, 自然不会拦她, 不认识的只当她是馆里的工作人员, 也没人干涉她的行动。
“说好听了是借, 其实就是拿。这回我们省刚出来个像样的青铜鼎,搁我们手还没热乎呢, 又要来拿走,也太霸道了吧?”
“这次长宁市挖掘出来的这批古董, 我们都已经做过鉴定, 是真品无疑, 且都为秦汉时期的精品。这件事对你们省博来说, 绝对是个大收获,你这还不高兴吗?有必要这么激动?”
“我是带着任务来的, 上级让我把那件青铜鼎带回首都,给刘老研究研究。他是国内最权威的古文字专家,或许只有他才能把那些字的内容研究出来。”
他这么说,花白头发的老者可就不乐意了:“刘老要研究没问题啊!我们举双手赞成,尽全力支持!”
“如果他身体不适,我们还可以派医疗小组为他做服务。不是说非得把这青铜鼎带到首都不可。”
借着这个机会,他们俩也表露出不满的意思;“姬处,我觉得老黄说得有道理,国博要是真想请刘老来研究这个青铜鼎铭文的秘密,大可以通过拓印的手段来研究嘛。”
“想当年,我们省博好几件镇馆之宝说借就被借走了。借走容易,你再想往回要,谁搭理!那架子大的,呵……”
“你们有不满我理解,但你们想想,我们国家需要国博这种综合性大型博物馆的存在。它是个载体,是个媒介,无论是对外文/化宣传,还是对国家古老文化进行传播和具像化
“把全国各地的文物集中在首都,这样全国各地的老百姓只要进京就可以了解到全国各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这不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嘛。”
姓黄的老者并不想听这些套话,他年纪大了,早就对这种话免疫了,他反驳道:“姬处,我们什么时候不支持国博的工作了?谁又说过国博不重要了?”
“当时国博没那么多好东西,全国各省的搏物馆可都出了大力,都借出了好多珍贵文物。不能说我们不支持国家工作吧?”
这几句话说出来,现场出现了片刻的静寂。会议室里十几个人都盯着姬处,想听听他怎么说。
花白头发老者瞬间沉默了……
林落一看就明白了,估计这些市县博物馆的领导也对他们的直属上级省博不满。道理都是一样的,谁都希望好东西留在自己的窝里。
老黄:……
这时姬处又主动站出来打圆场:“哈哈,老黄,我刚才说的话你们别介意。大家这么做,都是为了历史研究和文物保护工作。彼此有分歧也正常,大家求同存异就好……”
这位老爷子林落没见过,他皮肤微黑,眼角有细纹,手指也很粗糙,初看上去竟像个经常劳作的农民伯伯。
林落进来时就注意到了,那长条桌上摆着的就是这次从古墓里发掘出来的文物,也包括那件带铭文的青铜鼎。
林落猜测这位老爷子是把她当成这里的工作人员了,她没说什么,拿起那个放大镜递了过去。
他举着放大镜,弯腰对着颅骨看了一会儿,脸上露出无奈的笑意,还摇了摇头。
“方教授,这颅骨你能看出来什么?”那老者显然认识方教授。
老者却道:“又不是研讨会,就是随意聊聊,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好了。”
“可以啊,我就是想听你从本专业的角度来谈这个骨头。”
老者边听边点头,等方教授停顿下来,他才道:“这些就足够了,我想知道的也是这些。”
陶老“呵”地轻笑一声,“墓里的东西没问题,只这具骸骨是个西贝货。最多三百年,再多应该不可能了。”
她正想着,就听陶老又跟方教授说:“方教授,你这两年发表的论文我基本上都看了。”
这类科研论文都是很枯燥的,要列举一大堆数据,谁没事会看这种文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