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425章 河东(2 / 2)

“好,先吃饭。”邵勋哈哈一笑,默默喝起鸡汤。

二月的晚风有些清冷,小院更有些寂寞,不过远处隐隐传来过路军士、信使的马蹄声,以及孩童玩闹的呼喊声,又给小院增添了许多生气。

两人相对而坐,默默用着晚饭。

宫人侍立一旁,随时进奉酒食。

直到夜色完全笼罩大地时,邵勋满足地叹了口气,拿新煮的蒙顶茶漱了漱口,起身站在院中树下。

“念柳的信多为嘘寒问暖,并无大事。”裴灵雁走了过来,与邵勋并肩而立,道:“最近一封是询问绵娘可已寻得好人家。他准备了一份厚礼,多西域奇珍,想着送给妹妹做贺礼。”

“这才是念柳啊。”邵勋感慨道。

“过些年,见面的机会就少了。”裴灵雁又道。

邵勋慢慢转过头,看向裴灵雁。

裴灵雁似无所觉,抬头看着黑沉沉的夜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邵勋沉默了。

“到长安后,你还会出巡么?”裴灵雁收回目光,看向邵勋,问道。

“兴许会去横山以北看看。”邵勋说道:“大概在七八月间吧,你就留在长安吧。”

“给念柳安排了什么差事?”

“高昌行营招讨副使,主管资粮、器械及招抚事。”

“这是他擅长的,很合适。”裴灵雁轻叹了声,说道:“燕雀恋巢,人之常情。然鸿鹄之志,在九霄云外。长大了,总要飞走的。”

“高昌不差的……”邵勋说道。

裴灵雁看了他一眼。

邵勋又道:“我会把车师前部给他,伊吾亦给他,白山以北的车师后国亦会加紧控制,慢慢移交给他。”

裴灵雁叹了口气,轻轻捧着邵勋的脸,道:“你在愧疚什么?这么多年你还不明白么?我大概是上辈子欠了你的债,这辈子来还债了。有些时候总觉得你趁虚而入,在我心中留下了太多好感,让我狠不下心来。刘小禾、卢薰、司马脩袆平白无故来到你身边的么?”

邵勋愕然。

裴灵雁慢慢松开手,又看向漫天星空,道:“都过去了。”

******

十八日,车驾至陕城,了一天时间通过浮桥,抵达了对岸的大阳县。

邵勋在此停留两日,接见了一些官员。

不仅仅是郡县官员,还有从东垣县赶来的少府官佐。

该县及平阳绛邑是现阶段大梁朝最重要的两个铜矿产地,少府亦在这两处设钱监,所出之铜除部分留作铜器外,绝大部分铸成铜钱——其实也没多少,两地加起来一年也就产十六万贯出头,扔进市场里一点水都泛不起来。

秦州亦有一铜坑,钱监年铸贞明通宝四万贯。

其他的都是年铸几千贯、一两万、两三万的小钱监,聊胜于无。

平灭东晋后,邵勋曾遣人至江州察访,数年下来没什么结果,只找到两个小铜坑,已经被地方豪族盗挖几十年了,甚至在司马氏统治时期,私铸过永嘉通宝、开平通宝,直让邵勋怀疑市面上到底有多少真钱,又有多少假钱——其实都不重要了,便是品质稍差,也能丰富民间交易,毕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货币的需求是与日俱增的。

整个大梁朝一年官铸铜钱大概稳定在四十万贯出头的样子。

如果没人熔毁铜钱,制造各类铜器乃至神像,或者干脆带进坟墓,长期累积下来倒也不是什么小数目。但事实上就是有大量的铜钱流入市场后慢慢消失了,仿佛无底洞一般不断吞噬着宝贵的货币。

但这事也很难解决。它不是你发一条诏书,说熔毁铜钱会怎样就能制止的,你终究只能抓几个倒霉鬼,私下里继续这么做的人太多了——但怎么说呢,抓还是要抓的,不抓就更猖獗了。

停留期间,邵勋还过问了下大阳浮桥(亦称“太阳浮桥”)的情况,得知他们在去年从江州运来上好大木打制浮桥后,放下了心。

这座桥承载了许多历史。

邵勋行于其上时,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峥嵘岁月。

王弥——呵,都快忘记这厮了。

昔年刘汉的核心腹地,而今已然成为黄头军将士的家园。他们在此扎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而上阵厮杀,时而镇抚地方,数十年间,已然换了新颜。

二十日诏赐散居于河东、平阳黄河两岸的黄头军第四营将士绢二匹。

二十一日,车驾向北度入沙河,翻越中条山,过安邑,直趋闻喜。

自平灭刘汉后,邵勋已经多年没来到河东大地了。

每一次的巡视,都是为了宣示天威、稳固地方。河东、平阳二郡官民,时隔多年后,终于见到了经太阳浮桥过来的大梁邵太阳。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