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爵钗

金爵钗 第167节(2 / 2)

林老夫人原以为他会害怕,然而她到底低估了孙儿的心智。

她拍了拍林嘉木手背:“你是个稳妥的,有些话祖母也不必多说。朝堂上的事我不懂,你想做什么就放手去做,只是记着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嘉楠她们还指望你这个哥哥能为她们撑起一片天。”

林嘉木微微垂首:“孙儿知道了。”

祖孙二人又走了会儿,最后林嘉木回了院内。

他进门时见桌上多了几样菜,沈淑宁让人将两盅河蚌滚豆腐汤给二位林夫人送去,林嘉木由着妹妹们同沈小姐在院内,他独自去书房吃。

等他吃饱了,林嘉楠跑了进来,问:“大哥哥,你替我们送一送沈姐姐吧?”

从前蒙焕秋来她们要他送,今日沈淑宁来她们又要他去送。

林嘉木原想拒绝,然而沈淑宁却说不必送,转身就出了门。

终于,在沈淑宁跨出远门时,林嘉木追了上来。

蒙焕秋矮,沈淑宁高挑些,林嘉木站在她身边得以直起身子,不必事事照顾对方心情。他也十分心不在焉,只对沈淑宁道谢,感激她今日带河鲜上门。

沈淑宁却笑了:“没什么,只是我来时觉得你家不缺什么,但空着手不好看。恰好我哥今日回京,顺带弄了些特产河鲜,想想便带来了。”

林嘉木一怔:“沈通判回京了?”

沈淑宁的兄长目前在任青州通判,通判虽非府官,却有监察之权。他从前曾被下放到琅琊、灵山一带做官,所以说起山东通判,第一个都会想起沈磐。

沈淑宁说是,又道:“如今哥哥不是通判,已经进御史台了。”

林嘉木这下便懂了。

官场调动,向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赵元直从御史中丞上退下来,下面也要添补进去。沈磐是通判,通俗说来更像是巡回御史,他进御史台自然名正言顺。

沈淑宁不似蒙焕秋,心眼儿全在男人身上。她只让林嘉木送到门口便让他回去。

林嘉木点点头,却未离开,只是看着沈淑宁笔直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街头。

酉时已过,宵禁将至。林嘉木看着街边起了栅栏,慢慢回房。

好像自从司马廷玉死后,一切突然来了个天翻地覆,就像浮屠塔上佛灯不断明灭转换,左右尽是匆匆行人。

林嘉木忽然想起白日里送的文书下还有一份,那是白隐秀的任书,盖的是礼部的印章——而今已是十月,明年又是三年一度秋闱之时。

他在塔底仰望顶端,只见一条白蛟在艰难蠕动。

秋闱次年便是春闱,想要提拔人才培植自己的势力,光献郡主一定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

第284章

驱虎吞狼(十)

帝京外城区鱼龙混杂,因魏宫建了座万清福地,高出平地一大截。百姓也忌讳“开门见山”,是以城北僻静些,住的人较城南少。

沈淑宁上了马,一路疾驰归家。

新赁的宅子仅三间房,兄妹俩一人一间,剩下一间被老奴婢占了去。老奴在床上躺着,听见沈淑宁回家也只管当做没听见。

沈淑宁洗了把脸,把换下来的衣裳泡在木盆里拿出去洗。刚晾在院中,沈磐便踩着宵禁的锣鼓声进了门。

老奴这才起了身,打开门站在当中,对兄妹俩道:“饭做好了,在锅里呢,热热就能吃。”说归说,可她的脚像是被钉在地上一样半步都不肯挪。

兄妹俩也习惯如此,沈淑宁去热饭,盛好了端盘送到沈磐房中,因他房里有张大案,俩人坐在一起吃。

不是南城住不起,沈磐做了几年通判,今日又入御史台,巴结的人自是少不了。只是于帝京并无根基,做的又是御史,只得随意赁了这座干净宅子住下。

身家兄妹均生得高挑,是长手长脚的匀称,模样也十分相似。只是沈淑宁的那份英气在沈磐身上沉淀为看不见棱角的刚硬,倒是符合他如今所在的位置。

“东西送到了?”沈磐突然出声。

沈淑宁咽下口中饭菜,点头:“送到了,说是你从外面带来的特产,没说是今早找人打的。”

沈磐嗯了一声,继续吃饭。

沈淑宁却吃不下去了,又道:“林家的小妹妹非要蚌壳打匣子,我随手给她们开了几个蚌。”

沈磐一怔,抬眼看了她片刻后沉声说:“日后不可再如此。”

沈淑宁说好。

吃完饭,沈磐将银子拿给沈淑宁。

沈淑宁将一部分银两拿出来放进旧衣裳内,另一部分则放进床头匣子里。

沈磐是景王摄政后的第一批进士,老奴婢则是沈家父母死前留下的老人,虽为奴婢,却相当倚老卖老。平日里见他们做兄长的不着家,当妹妹的也不喜说话,久而久之胆子便大了起来。

夜半时分,老奴婢起了身。她偷偷来到沈淑宁房中,先是轻唤了两声,听她呼吸均匀后这才放心,将她床头匣子里的银两悄悄取走。

老奴婢得了手,高兴得手舞足蹈,直到离去也没发现,沈淑宁早已睁开了双眼。

-

帝京冬日与别处不同,十一月中时尚能见人长袖披袍,仅需一阵北风,便要上夹袄了。是以人常道帝京只有冬夏,并无春秋。

天一冷,便要加衣,贵女们抻长了脖颈使人去打探光献郡主什么穿戴,打探而来的却仍是一身素。有神奇画师画了一副画,画上人素衣清减,正倚在窗边独自垂泪,寂寞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