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一个糙县令

嫁给一个糙县令 第64节(1 / 2)

她在其中一张上,另一张上躺着的是陈君迁。

视线下移,他的手正与她的十指相扣,力道之大,勒得她手指都泛红发紫了,也不肯松开半点。

沈京墨怔忪地看着两只紧紧相连的手,目光慢慢转回到他脸上。

他额头脸颊都是被尖锐的石头划破的伤口,经过河水浸泡,变得有些发白。

他还没有醒,安安静静地躺在那儿,紧蹙的眉头一刻也不曾放松。

她静静地盯着他看了一会儿,意识愈发清醒,记忆也随之汹涌而来,她眼中忍不住盈满了泪。

雁鸣山的断崖上,她如同一只折翼的鸟绝望地坠下云端时,一个温暖的怀抱紧随而来,不顾一切地将她拥入怀中紧紧包裹。

她的脸埋在他坚实的胸口,呼啸的寒风被他的体温彻底隔绝。

看到他追下悬崖那一刻,她好想问他为何要这样,问他究竟将他自己的性命置于何地。

可被他拥进怀里那一刻,她却自私地把他抱得更紧。

那场漫长又迅速的坠落中,他是她能攀附的唯一。

她感受到心安。

沈京墨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落入水中,只记得巨大的水花声从头顶传来,那力道若完完全全砸在她身上,只怕粉身碎骨都不够。

可她却只感觉到了一丝轻微的疼痛。

只是接下来的激流将她从他怀中卷走,飞快地向下游冲去。不识水性的她在奔腾不息的水流中上下沉浮,冰冷的河水一口接一口地灌进她的口鼻,呛得她无法呼吸,很快便失去了意识。

再之后的事,她就记不清了,只是脑海中隐约有些印象,在她快要窒息时,有人拉住了她的手,两片柔软覆上她的唇,她才终于能再次呼吸。

屋中甚是安静,沈京墨看着陈君迁的侧脸,突然明白了在雁鸣山上被罗三掐住脖子、濒临窒息又松开后的那一瞬间,她脑海中一闪而过、却又不曾想通的感受究竟是什么——

就如同被他从水中捞出来的那一瞬,她在想——她还活着,真好。

他也活着,没有被她害死,真好。

屋外忽得响起了脚步声和细碎的说话声。

沈京墨赶忙抬手拭去眼角的泪,坐起身来,想要在屋外的人进来之前,把手从陈君迁掌心抽出来,可试了几次都不成功。

不等她接着努力,房门已被人推开了。

进来的是谢遇欢、陈家父子,和一个郎中模样的老人。

见沈京墨醒了,几人一怔,顿时高兴地围拢过来嘘寒问暖。

沈京墨才醒,脸色仍显苍白,也没吃过东西,身子虚得说不出几句话来。

陈大忙让陈川柏端来吃食和水,等沈京墨稍稍吃下些东西,郎中才将她与陈君迁的情况一一说来。

“你们两个从那么高的地方摔下来,能保住这条命已经是奇迹了。”

尤其是陈君迁——沈京墨入水时被他护在怀里,挡去了许多力道,反倒是他,险些摔断了脖子。

寻常人遇上此等情况,不死也要重伤,他却还能在湍急水流中救她上岸,怎么不是奇迹呢?

沈京墨默默听郎中说话。

她的情况,就算郎中不说,她自己也感觉得到,身上虽有不少伤口,但都是小伤,只要按时上药,休养几天就好了。

倒是他,伤得极重,尤其右手小臂的骨头都断了,八成是摔入饮马河时撞上了礁石,所幸断骨没有刺穿皮肉,但伤筋动骨一百天,饶是他身体强健,也得要些日子才能恢复。

郎中说着,将煎好的药放在了桌上:“这两碗药你们一人一碗,以后每天一服,药方我留在这儿。这碗药膏用来涂抹伤处,最后这份,趁热给他敷在断臂上,等凉了再换热的接着敷。”

沈京墨刚醒不久,脑子算是清醒,却不大灵光,怕自己记不住郎中的医嘱,想去找纸笔来记。可陈君迁的手活像把锁,她挣不开。

眼看着四个男人八只眼睛直勾勾盯着她和陈君迁紧握在一起的手,沈京墨不由觉得脸热,急忙请郎中再说一遍。

郎中耐心地重复过后,指着躺在床上还未醒来的陈君迁说:“除了他脸上、手上这些露出来的,还有一处,也要记得擦药。”

沈京墨:“何处?”

郎中:“两股之间。”

沈京墨一愣,耳尖腾地一下热了起来,错愕地看向陈君迁,喃喃道:“怎么会伤到那处呢……”

郎中上了年纪,耳背,没有听见沈京墨的喃喃低语,又叮嘱了一遍记得擦药,便随陈大离开了。

陈川柏想要留下照顾兄长,却也被陈大喊了出去,省得他留下来,沈京墨不好为自己上药。

谢遇欢走在最后。

等其余三人出了门,他脚步一顿,又退了回来。

“嫂夫人,”他看了陈君迁一眼,轻叹一声,对沈京墨道,“大人要我守口如瓶,但若不说,在下于心不忍。”

沈京墨惊讶又惶恐地看着一脸郑重的谢遇欢,让他请讲。

“大人跳下断崖后,我率人绕道下山,在河岸边找到了你们二人。那时夫人已经昏厥,大人尚有意识。

“山道难行,我们只临时做了一个抬人的架子。大人执意要我们先救夫人,自己忍痛行走,直到进村前才体力不支陷入昏迷。但直至昏迷,大人也不曾放开夫人的手。

“还有他腿间的伤,是他从长寿郡骑马半夜赶到雁鸣山时磨破的。大人不会骑马,方才郎中处理时,在下瞧了一眼,可谓血肉模糊,与衣裤都沾在了一起难以剥开。”

谢遇欢没有去看沈京墨的反应,只将自己该说的通通说了出来,最后,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

“这些话,大人不让说,是怕夫人担心,但在下以为,对一个人好就该明明白白让她知晓,否则对付出之人实是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