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见林冲要宣布作战任务,顿时都安静下来,静等林冲布置。
林冲见众人翘首以盼,顿时道:“如今我大军合兵一处,不算东面战场,亦有兵马十五万人,攻打易州、涿州,自然不在话下。
我等兵分两路,同时进攻,势必以最快速度拿下易州、涿州。
除王禀复燕军外,请许军师统领北路军诸将,合兵七万五千人,进攻易州。
我自领剩下将士,进攻涿州。
大军出击,不计手段,一切以拿下城池为要。
攻下城池后,城内外百姓,无论汉人胡人,一视同仁。
当然,所有有威胁的实力,都需拔出瓦解,将威胁全部消灭,再推行我安北大都护府的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开商贸,兴百业,牢牢掌控两州之地后,再尽起兵马,围攻燕京!”
“得令,保证完成任务!”许贯忠先起身领命,其余诸将也纷纷附和,领受林冲将令。
林冲见状,十分满意道:“诸位,大战即将打响,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光宗耀祖就在眼前,收复燕云,养我汉家威风,此战许胜不许败!”
“收复燕云,扬我汉家威风!”
众人齐声高吼,纷纷摩拳擦掌。
这可是百年不曾做到的事 ,是足以名垂青史的伟大事业,立刻就要在他们身上实现,怎能不让人激动兴奋,这不仅仅是开疆拓土这般简单的事情,而是一种重振汉家威风,叙写辉煌历史的大手笔。
没见朝廷已经许下诺言,谁若是能光复燕云,可以直接封王,可见这燕云十六州,自唐末以来,就是汉家儿郎心中永远的痛,也是大宋被人诟病为弱宋的缘由。
若是谁能收复燕云十六州,那在所有汉人眼中,就是英雄,就是无人能及的荣耀,就是不论身份、地位,都该受到万民敬仰、全民拥护的存在。
这个充满挑战又无上光荣的事,如今被安北军占了先,无论成败,民间的威望和民心,都已经在酝酿发酵。
林冲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所以这燕云十六州,无论如何都要由安北军收复。
至于朝廷,已经被拖在江南,无暇北顾。
田虎还没这个远见卓识,王庆更是鞭长莫及,所以,安北军可谓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若是还不能成事,那也就没脸折腾这一场了。
所以,北伐第一步,拿下易州、涿州,兵围燕京,是安北军实现宏伟目标的第一步。
只要取了燕京,那么民望便能反超朝廷,安北军就不再是大众认知的反贼,而是汉家英雄,天命所归!
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还涉及经济发展和民族心理与文化传承。
通俗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军事上,一旦收复燕云,便能构筑北方屏障,可依托燕山山脉、太行山脉等,为中原地区阻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冲击。
而如今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宋廷,在北方几乎无险可守,辽国骑兵可长驱直入,直逼中原腹地,使得宋政权长期处于辽国军事威胁之下。若收复燕云十六州,便能重新建立起有效的边防体系,极大增强中原的防御能力。
燕云境内,分布着众多重要关隘,如居庸关、山海关、雁门关等,它们是进出中原的咽喉要道。收复燕云十六州后,中原可以掌控这些战略要地,阻止外敌入侵,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在军事战略上占据有利地位。
只要收复燕云,那么中原百姓,就不必再担惊受怕,不用再生活在北方胡虏的铁骑威胁之下,这对于河东、河北路的广大军民来说,确实是比什么皇恩浩荡、忠君报国来得实际。
其次,燕云十六州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重要的农业产区。收复此地后,可增加中原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为中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缓解中原地区的粮食供应压力,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农业经济的繁荣。
此地还位于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南北贸易的重要枢纽。收复后,能够重新恢复和繁荣这一地区的商业贸易,加强中原与北方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物资流通和经济发展,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再有,自燕云十六州自后晋时期割让给辽国后,中原百姓长期处于异族统治之下。
收复燕云十六州,对于中原军民来说,是恢复故土、洗雪国耻的重要举措,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
还有,燕云十六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辽国统治以来,虽然契丹文化对当地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华夏文化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收复燕云十六州,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华夏文化,使其在中原文化的大熔炉中继续发扬光大,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这许多好处叠加在一起,但凡有志之士,都该以收复燕云为己任,以能恢复中原故土而自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只是一百多年来,宋廷根本做不到,虽然几次三番做出各种努力,但都不曾见效。
首先是宋太祖时,赵匡胤深知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曾设立 “封桩库”,打算积攒钱财赎回燕云十六州。
如果赎买不成,就用这笔钱招募勇士,以武力收复。不过,太祖在位期间主要精力放在统一南方各国上,未对燕云十六州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
然后是宋太宗的两次北伐,结果是大败亏输,葬送精锐,劳民伤财,损耗国力。
第一次是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在消灭北汉后,不顾群臣反对,挟胜利之威,挥师北上,企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
宋军初期进展顺利,迅速攻克了涿州、蓟州等地,但在攻打幽州时,遭遇辽军顽强抵抗。在高梁河一战中,宋军大败,宋太宗中箭受伤,乘驴车仓皇南逃。得了个高梁河车神的戏称!
第二次是雍熙三年,宋太宗再次发动北伐,史称“雍熙北伐”。
此次北伐,宋军兵分三路,东路军由曹彬率领,中路军由田重进率领,西路军由潘美、杨业率领。
起初,三路大军进展顺利,东路军攻克了固安、涿州等地,中路军攻占了飞狐、灵丘等地,西路军则收复了云州、朔州、应州等地。
但由于东路军曹彬部轻敌冒进,在岐沟关被辽军击败,导致全线溃败。西路军在撤退时,杨业为掩护百姓南迁,在陈家谷口陷入辽军重围,力战被俘,绝食而死。
此一战,宋廷精兵强将折损殆尽,再无主动出击的力量,导致宋廷在对辽战争中逐渐处于守势。
景德元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和萧太后率领辽军南下,深入宋境。
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御驾亲征,来到澶州前线。宋军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军主将萧挞凛,辽军士气受挫。
双方经过谈判,于十二月签订了“澶渊之盟”,规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向辽进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以白沟河为界。
“澶渊之盟” 的签订,结束了宋辽之间长期的战争状态,使双方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但燕云十六州仍在辽国控制之下。
到了赵佶这一朝,虽然依旧在寻求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办法,但一个西夏就将最精锐的西军给牵制住,其余禁军、厢军,战力不足,加上内部起义不断,昏君奸臣治国无方,哪里还有余力北顾。
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谁,只要能收复燕云,那对于中原百姓来说,就是天命所归,就是值得拥护和追随的。
这也是林冲一开始就给安北军定下的基调,不仅是为了笼络民心,也是为了将有志之士都吸引过来,加入安北军队伍,然后便顺理成章发展壮大,有能力来攻伐辽国,对收复燕云发起挑战。
赵佶和蔡京只要不傻,就不该来阻止此事,更不用说南北夹击,剿灭安北军了。
这可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他们能做的,是考虑安北军果真做到了这件事,该如何来与安北军相处,比如,给林冲封王,将功劳、至少是名声给争取过去,加持在朝廷方面,这样才能保证宋廷继续维持民心,坐稳江山。
赵佶和蔡京似乎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也没有继续跟接手燕京防务的萧普贤女联系,商谈合力围剿安北军的事宜,而是只固守汴京,不主动去进攻安北军西边防线。
目的不言而喻,让安北军和辽军死磕,不论结果如何,获益的都是朝廷。
若是辽军取胜,那么他们可以顺势剿灭安北军,攘除内忧。
而且这个过程中,辽国实力一定会遭受消耗,对于岁币的问题,也可以重新谈判。
若是安北军取胜,那么就可以操作起来,将这件大功跟朝廷扯上关系。
同样,战争过程中,安北军的实力也会遭受削弱,对于朝廷将来剿灭安北军,也是很有好处的。
总之,他们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何乐而不为。
所以在得知林冲北上后,赵佶和蔡京对未来大好局面开始憧憬起来……
喜欢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