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2001:叫我导演!

第140章 谁能接盘?(2 / 2)

一秒钟一万。

如果是电影级别的特效镜头,同等效果,价格至少翻5倍,按照好莱坞顶级大片的标准,那得翻50-100倍!

沈良抵达澳洲次日,高媛媛也来了。

这叫工作、生活两不误。

一边盯着特效方案,一边旅旅游。

反正在澳洲这边,没人认识他们,只要注意一点,根本不用担心曝光问题。

这一天,沈良在海边晒太阳时,突然接到老沈的电话。

“喂,爸。”

“我人在国外,忙着做特效。”

“吴台长?哪个吴台长?”

听到老爸道出‘吴韬’的名字,沈良有点印象了。

克顿传媒的那个创始人?

也是日后华策的大股东之一。

13年,华策以16.52亿的价格收购克顿传媒。

为啥收购。

当然是为了铺路。

华策专攻电视剧领域,有这层关系,更方便把电视剧卖给电视台。

毕竟,吴韬在电视台圈子里的人脉很深厚,他还是徽省八大剧场的策划人。

不过。

后来他被查了。

“这样吧,爸,你把号码给我,我跟他联系。”

“好,好,我记一下。”

“嗯,记住了。”

不一会儿,沈良拨通了吴韬的电话。

……

徽省电视台。

“制作成本86万一集?”

听到这个数字,吴韬直接被干沉默了。

他怀疑沈良再骗他。

只是,想到沈良之前的那份‘宣传片’预算表,他又收回了揣测。

那份1500万的预算表,在省内电视台、广电、宣传部门都传遍了。

好不好?

蓝图很美!

但,太踏马贵了啊!

省里来来回回讨论半年,现在都没下文。

再想想那部投资破亿的电影,吴韬叹了口气。

这部电视剧,他们怕是买不起。

别说他们,央视都够呛。

因为电视台内部采购电视剧是有‘限价’令的,省级电视台购买一集电视剧的限价通常在五万以下。

央视比较财大气粗,购买古装剧一般限价在50万左右,现代剧的话,限价20万。

虽然一轮采购价格不需要覆盖制作成本,但惯例要收回七、八成的制片成本。

即便一家一家分开卖,打骨折,也不能低于15万一集吧?

15万?

他们拿头买?

再对半砍,他们倒是买得起,但人家肯定不会卖。

不多时,说了几句场面话,吴韬挂断了电话。

此刻,他心里也生出了一个疑问。

踏马的,这么贵的现代剧,谁能接盘?

遍数国内,以现代剧的限价计算,央视也买不起。

吴韬苦恼的问题,搁在沈良那边,根本不是问题!

徽省不是第一家被吓退的电视台,像湘南、燕京等电视台都被这个价格吓退了。

不过,文联音像、福纳、岛城电视台也不是傻子,如果明知道是亏本生意,他们能投钱嘛?

敢投吗?

他们愿意投,那是因为沈良有海外渠道。

国内电视台一轮打骨折,按照50%的制片成本卖,剩下的投资,靠海外销售回款。

海外那是按照us叨乐计价。

86万单集,折算成美金大概10万多一点,对半开就是五万美刀一集。

再对半,2.5万美刀/集。

只要卖出去两家,随随便便收回成本。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