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好的局面,可不能因为他毁了。
“母亲说得在理,便按照您的心思去做吧。”李安宁明确给张氏兜底。李家看着繁花似锦,可其实是空中楼阁,一点不对劲就容易倾覆,她们行事还是要小心些。
*
十月初八,万岁节,这一日热闹非凡。
像容妃、华妃还有李安宁这些妃嫔没有下场露一手才艺,而是选择看小妃子们花样百出的夺宠方式。
看了一圈,还是敏嫔仪态最为出众,她光是站在那里弹琴吟诗便让人移不开目光。
当夜,果然是敏嫔随着皇帝去了勤政殿。
杨贵人瞧着敏嫔的背影,冷笑一声,回到长春宫后便寻来贴身宫女,问道:“樊宝林那里怎么说?她答应了吗?”
“主子,樊宝林一听能对付敏嫔,马上应了咱们,反正樊宝林这辈子只能老死宫中,有能拖敏嫔下水的机会,她不会放过。”宫女回答,更何况敏嫔眼看着又要起来了,樊宝林定然咽不下那口气。
“那便让她寻个好时机,把那件事说给陛下听。”杨贵人吩咐宫女,她自言自语道:“敏嫔啊敏嫔,你看你得罪了多少人,樊宝林宁愿拼着去冷宫的可能也要摁死你。”
*
听闻南边水患,陛下一连两个月没入后宫,皇后娘娘提议妃嫔们出银子赈灾。
“本宫想着我们虽然是女流,可我们是天下女子们的典范,尤其是高门权贵家中的夫人姑娘们,更是以我们为先。”皇后说,这话不掺假,平常后妃们带甚么首饰、穿新制的衣裳都会为夫人们追捧。
“既如此,本宫想着贵嫔以上位份的宫妃们出些银子捐给受灾的州县,想必外面的人也会跟着我们做,如此起了一个好头,陛下也能宽心,不至于临近过年还不入后宫半步。”皇后这番话有大义也有私心,但不可否认的是,妃嫔们都动心了。
似容妃与徐妃,她们不大关心流民,只关心陛下何时入后宫,又似新宠敏嫔等人,接连两个月不见皇帝,根基不稳的她们被太监们敷衍怠慢,一个个都急得不行。
“皇后娘娘,赈灾一事嫔妾也想尽一份力,娘娘不必体恤嫔妾。”敏嫔说,她有些急切,却全然没看见某些妃嫔对她怒目相对。
她受宠,陛下给她流水似的赏赐,所以她不缺银子,自然能这般大方。可像何嫔、方嫔、杨贵人之流便不是了,多少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你们月例少,自个手里银钱不丰,便算了吧。”皇后不让敏嫔开这个头,她总得考虑到拮据的宫妃们。
敏嫔微微失落,欲言又止,不过皇后没给她机会,转而问起容妃,“你打算出多少,本宫出两千两。”
有陆家为她撑腰,加上她是皇后,两千两也算合适。
定下了最高的数字,容妃紧随其后,“臣妾不如皇后娘娘丰厚,便出一千五百两。”司马家不在乎这点钱。
“臣妾也出一千五百两。”华妃笑了笑,透着一股悠然的味道,“徐妃呢?”
“一千五百两。”徐妃扫了华妃一眼,眼里晦暗不明,她本想压容妃与华妃一头,但转念一想,她已经不是淑贵妃了。
“贞贵嫔呢?”皇后询问。
“臣妾也出一千五百两。”李安宁说,她自认与她们三个没有太大的区别,妃位,她迟早能爬上去。
“既如此,那咱们就有八千两了,本宫等下就派人去禀告陛下。”皇后欣慰地点头,接下来,她又轮番问起了公主皇子们的日常。
“三皇子脸上的疤痕真的去不掉了吗?”皇后问,她觉得很可惜,三皇子身份尊贵,日后当个亲王娶个皇室宗亲的王妃也使得,可面容有恙,尊贵些的人家都不肯把女儿嫁给他。
徐妃苦笑,“臣妾日日过问,那伤疤,是去不掉了。”只能永久的留在三皇子嘴边,很显眼。
*
皇后亲自去勤政殿给皇帝送汤,顺便给皇帝说起捐款,“陛下嘴角起皮了,要注意保养。”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皇帝握着皇后的手感慨,“皇后总能让朕舒心。”
“臣妾想着,既然宫中有捐款,那么世家们应该少不了,估摸着能凑个十几万两。”百年传世的世家们善于经营,一下子拿个几万两出来也是可以的。
“他们都是老狐狸,在前朝跟朕哭穷,这个说家里儿女成婚耗费银钱,那个说长辈过世奠仪花了几万两,一个个夸大其词,作观上壁,只看着朕着急。”皇帝恼怒,他虽然是皇帝,可朝中的大臣们却各有心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