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把大皇子留在宫里,谁养呢?
皇后?肯定不成。熙贵妃?自个都三个了,顾不过来。
淑妃?若是德妃没有害过淑妃,那她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去处,只是太后冷眼瞧着,皇帝对淑妃有几分真切的疼爱,是不会让她受这种屈辱的。
至于剩下的贵嫔里头,没一个合适的。
不谈这些妃嫔,便说大皇子自个,他是长子,来日长大了,恐怕会生出不该有的妄想。如果再让他添个母妃,只怕更是想做些大逆不道的事情。
“陛下,大皇子是您的儿子啊,他刚出生时您还抱他,说日后会做一个慈父,教导他读书写字,父子和乐,您都忘了吗?”
“如若不是你,朕真的会做一个慈父。”皇帝想到白胖的大皇子,“可他有你这样心狠手辣的生母,却让朕不得不疑心,他也是如你一般的下流恶毒种子。”
在他这里,没有母凭子贵,只有子凭母贵,他弃了德妃,自然不会对大皇子再有怜爱。
“朕还活生生在这里,你就敢以大皇子生事,在朕看不见的地方,只怕对大皇子教了不堪入耳的东西。朕没有他那样的孩子,也不想再见到他。”事关国本,皇帝心肠冷硬,不会因为三言两语就妥协。
“若朕提前知道你诡计多端,哪怕忤逆了端贵太妃,也不许你进府。”
德妃出身不好,是先帝的端贵妃为了羞辱十二皇子才指给了他。
见着皇帝的薄情,德妃忽的瞪大眼睛,又哭又笑地说道:“陛下,臣妾,臣妾一开始也不是这样的。
”
她坠入回忆。
那时十二皇子只是不受宠的皇儿,前头几个王爷斗得厉害,更是没有人关注他们了,所以在入了皇子府当侧妃后,她与皇子也是真真切切有过一段甜蜜平淡的日子。
少年郎意气风发,她情窦初开,两人如同作了夫妻一般。
当时还没有皇子妃,侧妃也只有她一个,她自认特别,以为与皇子郎情妾意。
可好景不长,另外一位侧妃很快入府,那些侍妾们也填满了后院,她不再专宠。
夺嫡风云诡谲,前头的王爷们死的死废的废,其他王爷即便没有直接参与,可被当成党羽,一并遭了殃。
渐渐的,显出了十二皇子,陛下给他封了魏王,让太傅太师们教导他,还把他带到身边处理朝政。
魏王回王府的时间越来越少,恰好那时她有了身孕,她管着王府,但是身边没有知事的嬷嬷,不小心吃了阴凉相克的食物,孩子就没了。
再之后,王妃入府,管家权也要交出去,后头听闻,除夕夜宴上,魏王与魏王妃得了皇帝皇后的嘉奖,皇后娘娘还夸赞魏王妃灵巧端庄。
“臣妾也很想不去争,也很想不去计较那些女子怀有身孕,可是臣妾一看见就恨,恨保不住那个孩子,恨当不了王妃,恨无人关心臣妾。”德妃呜呜大哭起来,她刚进府时天真烂漫,可时移世易,终究变成了蛇蝎心肠的人。
“再后来,您册封臣妾为德妃,原本臣妾很自傲,可是与我同为侧妃的付凝荞却得以位居贵妃,越过了臣妾,甚至就连在潜邸时臣妾一直瞧不上的侍妾都成了淑妃,臣妾怎么能不恨?”仇恨蒙蔽了她的双眼,德妃也说不清这一切到底是为了甚么,“宫中的美人真是多,一茬又一茬,这次选秀多了几个,下回选秀又多几个,没完没了……”
“陛下到臣妾宫中时,也常谈论到别的妃嫔,熙贵妃,淑妃,燕贵人,华贵嫔,再到后来的贞嫔,容贵嫔,这些女人从占据了陛下心尖的位置,臣妾竟比不得她们。”
事到如今,她也没有悔恨,因为再来一次,她还是会作出同样的选择,只不过手段会更加隐蔽。
静静的看着德妃宣泄自己的不满,皇帝冷笑,“你嫉恨后宫妃嫔,来日就会谋害朕,夏忠实,把德妃带下去,赐白绫。”
“传朕旨意,余家借着罪人的势上下勾结、买卖良人、在京城中无故纵马伤人……”皇帝列举了余家犯下的罪行,“主事的几个男人斩首,其余未成年男丁与女眷们流放北地,遇赦不赦,三代内不许科考。”
“是。”夏忠实躬身下去办,被太监们拖走的德妃又开始闹,显然是没想到皇帝的绝情。
“陈云海,去承乾宫知会皇后,择日把大皇子挪去行宫,无朕的旨意大皇子不得入宫。”皇帝淡漠地吩咐。
“被陷害的妃嫔多,皇帝想给她们甚么补偿?淑妃那里,可要告诉她真相?”太后听完了全部,知道淑妃的身子是在德妃管家的时候坏掉的,那时德妃设了计谋,让淑妃误食了大量寒凉的东西,后头淑妃腹部疼了两个月,太医诊脉说日后难以有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