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群众喝彩中夹杂着一丝同情,好惨一护卫哦。
据说像护卫队这种执法者,必须按规章制度办事,滥用刑罚的等待她们的惩治只会更严格,报告是必不可少的,说来大伙还真没见过护卫队敢不分青红皂白放狗咬人的。
恃强凌弱,为天下人所不齿——这是北安王告诫护卫队的箴言,也是新法丈量刑罚的标准之一。
护卫制度逐步下放到各城镇,队员和狗狗搭档一起保护普通百姓。
骚扰妇女坤泽欲行不轨?这是警犬唯二能专攻下三路的恶行,什么恶少纨绔有胆尽管放马一试。
护卫队背靠北安王后,只要事实清楚、队员依法执行,她们不会在乎毁掉你家几代单传的,不反手株连治一个管家不严之罪都算好的。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统治者如此惩治恶行,总之满满的安心。
这种有依仗的感觉真好啊,好像自己也像个人了,被这片土地的拥有者在乎着。
有时百姓说起来就直掉眼泪,这、这是真管平民死活。
倒不是说早前官府衙门不作为,可凡事就怕比较,现在那两位明显太用心了,歌功颂德的百姓随处可见,又有人牵头想为她们立碑塑像。
报到地方官员那,无一不是同一种说辞,“二位殿下留有口谕,这是国家、是法度、是人民的功劳,忠君爱国就是对她们最好的爱戴,塑像就不必了,诸位请回吧。”
她们已经有生祠了。
作者有话说:
第593章陛下有令[vip]
诚然生祠已是登峰造极, 可那是立碑塑像,流芳千古的大好事唉!
官员不是没劝谏过,结果拒绝来得很坚决, “弊大于利。”
就很洒脱……
不理解,只能照做。官员都不理解, 百姓就更不理解了,人们想到建立生祠时的艰难,还是早前士族为一己私欲和那时的安远侯对着干, 立刻怀疑官员从中作梗,妨碍王后威名远扬!
老百姓可太知道这帮当官的了, 一个嘴脸, 贪, 就知道贪,官官相护贪色贪钱,都是一丘之貉,遇见个廉洁的简直祖上积德。
也就是上头那两位压着管得严,不然平阳指不定又跟钱家作威作福似得,水深火热, 绝对没好果子吃。
这官民关系……还不如塑料。
没法子,都是前人造的孽。
有人撑腰, 百姓腰杆也硬气,各地联合万民请愿,寄民心至王后两府, 事情还闹得不小。
无奈,当事人只得命人张贴告示澄清, 大致的意思是赚钱不易,心意收到, 铺张就不必了,平日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遵纪守法,配合各地衙门做事,就是对她们最大的帮助。
告示盖了王后两府的大红印,做不得假。
百姓大受触动,“上一个说我赚钱不容易的是我娘……”
很难不对她们的君王生出好感。
官员心里苦,殿下告诫他们代表了北安王后的形象,不能摆官架子也不能跟百姓计较……
一个个乐呵呵出面解释两位殿下的意思,提供些具体举措,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冬季时分花点时间清扫积雪,点点小事从个人做起,长此以往,街道干净、出行便捷,有此变化,那二位殿下自是开心。
淳朴的百姓发誓定会做到以报王恩,泪眼婆娑的离去,看得官员五味杂陈,险些咬碎满口牙,殿下固然很好,可百姓如此不信任,难道真是士族太差了么?
还真让人道心不稳啊!
塑像立碑是当世百姓的最高褒奖,也是许多官员奋斗的目标,凌宴断然拒绝有生产力水平不同导致的认知参差在里面,然而……凡事就怕然而。
改革帮助很多人摆脱困境,同样也妨碍了很多人的利益,当时间的齿轮转动,总有一天她们会离开这片舞台,后人一旦松懈,封建礼教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那遍地牛鬼蛇神只会让她们加倍奉还。
千年的阅历摆在那,凌宴不通历史,但看过新闻,她见过伟人的雕像被群起而攻,顷刻倒塌,也见过新社会发展数十年还在裹脑的现代人,甚至开封建倒车的也不在少数。
人这种生物,没有优越感也要制造优越感,比完身高外貌,比内在,文化艺术都存在鄙视链,更何况地位和与之而来的财富,这种切身相关的更要斗得你死我活。
阶级斗争看不到尽头,绝非杞人忧天。
真到那个时候,想都不用想,她们的雕像第一个被推,身后事更不用思考,会发展成绝对能给凌宴气活的程度。
最重要的是雕像建立的好处也就那样,可到倾覆之时,那象征的意义就太可怕了。
这个世道,绝对不能回到那漫无边界的黑夜。
除了精神,没什么是永存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