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不语

第95章(2 / 2)

康和道:“自家里的东西,又不是在外头买的。你大哥哥听得荣哥儿断了奶,说这鹌鹑炖汤滋补,好给孩子好好养养身子。”

珍儿心头一动:“大哥哥、哥夫总想得这样周道。”

午间,康和、范景,珍儿和骆川宜一同吃了饭。

这城里大些的人户与乡下小户人家不同,人分了院儿住。

骆童生与云表姐住一个院儿,骆川宜的长兄和媳妇带着孩子又住的是一个院儿,他们夫妇俩单又是个院儿。

虽说骆家算不得大,分下来的院儿还不如以前范家的老屋宽敞,只这般到底方便不少。

一处宅屋下住着,可各人的亲戚朋友各能单招待,不肖来个人一家子一处吃用,家里觉麻烦不说,客也不好意常来打扰。

正是因着分院住,康和跟范景才常有来走动,每回都与小两口送些菜肉供他们的小厨房吃。

遇着有好东西或过节上,也与骆童生和骆大兄弟两院子送些礼。

珍儿烧了一道糖醋里脊肉,专与范景做的,又与康和烧了一道红焖猪蹄子,以前在家里时,见康和倒爱。

吃罢了饭,骆川宜从屋里搜出来了一摞书本拿与康和跟范景。

“前些日子听得珍儿说大福已是上大鑫哥那处开蒙了,我寻了两本字帖,外还有些幼时看的书本,若不嫌旧,哥夫拿去与大福使罢。”

“哪有嫌的,倒是求之不得。”

康和赶忙接下来,同骆川宜道:“前些日子我还与你大哥哥说,想来同你讨些书本与大福。”

几人说笑着送康和范景出去,不想出院儿恰是碰见了外头回来的骆童生。

那骆童生唤住康和范景,也问了一番大福读书的事。

康和也客气与他言:“这孩子许是才开蒙读书,还觉新鲜,倒用功。一日里学二三十个字,认得还算齐全,说是要开学写字了。”

骆童生听罢,道:“他小小年纪一日竟肯学下二三十个字?倒却是用功。”

说着,他道:“你俩不忙走,我屋里头有两支好笔,最是合小童初学字用。且去取了来,教仲阳使。”

康和没拒,骆童生拿了笔又送了墨,与康和范景一番叮嘱,言说小童初学写字,基础需得打牢,开头要开好,他日练得一手好字,下场也是能得高看三分的。

退一万步说,即便往后不曾在科考场上走下去,出门寻差事做,字写得漂亮,那也好寻事。

“你姑且不晓得,县府里头的李典史,人当初便是因写得一手好字得了县公的青睐,本是在县府里做杂事的,一朝得了提拔做了典史。”

“人一做就是好些年,换了两三任县公了,见了他的字,都肯还用他做典史。”

康和直言受教,回去定督促着大福好生写字。

回去的路上,康和与范景言,这骆童生还真是尤爱读书人,先时他们俩上骆家去,就是碰上也少有言谈,不过客气打个照面。

今朝得听大福在读书,登时便热络了,但不管怎么说,人也好心一片,还送些纸笔。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书本都不是易得之物,人肯相送,已是难得了。

两人方才至巷子上,就见着卤味铺上有道熟悉的身影,正是忙进忙出的在帮着搬弄东西。

康和跟范景对视了一眼,信步回铺子去。

“哟,这厢好是勤劳,莫不是教人赁去做工了?”

康和似笑非笑的同不知甚么时候下了山来的张石力说道。

贺小秋听得康和的话,耳根子微红,连道:“这炉子怪是沉,恰碰着张大哥过来寻你,他顺手帮俺挪动了。”

康和道:“他个浑身是劲儿的老爷们,应当干的。”

贺小秋听了这话松了口气,可见着一头的范景瞧他的神色有些不同,他心里有些咕咕跳,说是有些乏了,要去午歇会儿。

说罢,人就窜进了铺子里头去了。

张石力看了眼人,又回头来,去了康和那边铺子上。

两人一道,弄了点儿酒吃。

“我说你是不是瞧上人贺哥儿了?”

张石力险些教口酒辣着了嗓子:“你胡说八道甚呢!”

范景在一头拼接的长凳儿是靠着,合着眸子状似在午歇,实则两只耳朵都给竖着。

“当真没有?”

康和复问了一遍。

张石力这厢却借着吃酒,不搭康和的腔。

康和心想还哄他,看不给他治得服服帖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