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不语

第44章(2 / 2)

康和听着他说话,人又坐了回去:“那冬瓜蜜饯甜得沁牙,你一日里吃半包,牙怎么受得了。”

“都多大的人了,还跟小孩子一样没个节制。以后一回少吃些。”

说罢,他又凑上去亲了亲范景嘴角下头牙疼的位置:“我一会儿拿温盐水来给你漱漱口,再拿冷帕子敷一敷。

明日你一道与我上城里,去药铺里捡几味药吃,到时候就不疼了。”

范景垂下眸子,嗯了一声,却没松康和的衣摆。

直到康和多亲了几下,这才由他出去取盐水。

人还不准康和与家里说他牙疼了。

夜里,范景用温盐水漱了口,康和又用帕子与他敷着,倒是没再那样疼。

康和同他说道白日里徐扬送他和陈氏进城的事情:“我瞧着他当真是起了心要竞乡长的位置。”

徐家是村上的乡绅大户,徐扬又是独子,读过书,在外头闯过,除却有些年轻外,倒是没有甚么不满足于做乡长的。

康和道:“我瞧他是有意思想拉拢咱家。”

范景看向康和:“他拉我们家做什麽,先范鑫在他们家私塾读书,有些交情,许还能看到点儿前程,如今家里还有什麽能教他给看上的。”

“说不得他看上我了呢。”

康和同范景笑说道。

范景晓得康和在说笑,不过他觉着也确是那么回事。

他知道康和是想问他的意思:“徐扬人不坏,能跟大哥走到一处的,能有多坏。”

这是言范鑫人傻呢。

康和点头:“我本也没什麽心思拜山头,想着踏踏实实自家里把小日子过好便是了,不争那些东西。”

“只那陈雨顺处处与咱们家不对付,他要在那位置一日,便有许多能教咱家不好受的法子。得教他下去了,咱家才能得些安稳。”

康和仔细想了,他觉着徐扬这便是一次机会,许他未必能成事,但拜去了徐扬的山头,凭借着徐家在村子上的位置,陈雨顺也会忌惮三分。

左右他们是不可能与陈雨顺好了,也便只能用这些法子。

范景嗯了一声,他懂些这事,可不会盘计这些弯弯绕绕的东西。

山里人,与人交道的少,心思总是更简单些,也不想复杂。

若是会谋计,一家子也不会在村里头三两句话都说不起,不会没人把他们家当一回事了。

范景觉着在这些事上,如今能全然依赖于康和:“你看着办便是,家里听你的。”

翌日,康和把邹夫郎要的八斤蜂蜜给收拾好,又带了家里头剩下的四十枚咸鸭子,预备拿去城里头卖。

昨天蒻头豆腐不好卖,咸鸭子也卖得不见好,陈氏有些焉儿,昨日回来就不曾做新的蒻头豆腐。

因着除却送人的和自吃了的,也还剩下得十斤的模样,哪敢再做新的出来。

四月里的天气还算不得极热,把剩下的蒻头豆腐放进熟人家的水井里头冷藏着,才不至教它变味不鲜了。

康和便把剩下的十斤蒻头豆腐给带去城里卖。

陈三芳今儿没一道,昨儿夜里头落了雨,她要趁着泥土吸了水,把茄瓜秧给栽了。

范爹手里的活儿也重,怕忙不过来。

陈三芳也是想去的,奈何瓜秧早间栽最好,可去城里买卖,也得早间就去才行,下午散了集,采买的人便更少了。

康和见此,便交待了她新的活儿。

“娘午些时候空了,做蒻头豆腐多几道工序,多费上些神,将蒻头豆腐冷前做成蒻头粉丝。”

陈三芳不得其解,她倒是见过康和先前做蕨粉和葛粉。

两个丫头连带着她,一屋子的人帮着忙也弄了两三日,她脑子里可还清清儿的记着那磨人做法。

“咋要这样做?”

“天儿见热了,人都还吃些散口的菜。大伙儿买了蒻头豆腐都爱炖来吃,咱换着花样,把蒻头做成粉丝,好教人似拌豆腐似的,也做拌粉吃,指不得人肯买些。”

康和道:“再试试看,若还是不成,也便罢了,就不折腾还是卖豆腐块儿,若有些成效,便是咱赚。”

陈三芳闻言觉着有道理,左右上午忙完了地头的活儿也没甚要紧事,干这活儿是为着赚钱使,那不比闲散着要强麽。

“好,娘依你的咧。唤生珍儿巧儿俩丫头帮俺打下手,咱不做多的,少做些出来先试一试,也不算费功夫。”

康和应了一声,交待罢了,就跟范景一同上了城里。

至了县城,先去了邹夫郎的铺子里头,将八斤足量的蜂蜜与他查验,结得了两贯四百个钱。

算上昨儿个的一贯五百个钱,不枉几番奔波,挣得了三贯九百个钱。

不想结账的时候,邹夫郎大气的添了一百个钱,同他们凑了个整:“下回再有好蜜,先同我这处送了来。”

邹夫郎见这些蜜属实不差,听得康和在山里头有蜂箱,还想着后头的生意。

康和自是乐得常来常往,道:“冬前当还能收得回蜜,届时弄好了便先与夫郎拿来瞧个好坏,不论是要不要,也先过夫郎的眼。”

收人实在太多,康和送了五双咸鸭子和两方蒻头豆腐与邹夫郎。

他昨日见得这是个讲究人,未必看得上他们这点儿土货。

但是人瞧得上是一回事,他们做不做又是一回事了。

“把这十个咸鸭子拿去后灶上煮了罢,分与伙计吃个闲嘴儿。”

果然,康和跟范景前脚刚走,邹夫郎后脚就处置了这些土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