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130厘米备忘

第26章(2 / 2)

这样说也太缺乏说服力了古芝蓝心想。就算你是天才很有信心,可不代表其他人也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团队需要协作,在心理预期上不能差距太远。

最后第一负责人林叔叔发话:小司,你的预期?

司一冉维持着托下巴看屏幕思考的姿势:虽然我个人认为不具备可行性,但以我们团队的过往表现来说,也有过独辟蹊径的成功例子,既然暂时没有更优方案,倒是可以一试。时间的话她看向古芝蓝,无法预估。

所以我们不能一条路走到黑,何荷允补充,还会有别的方案。

仅仅是一场常见的小讨论而已,但也能明显看出,当她们两个人都说可以一试时,大家便出奇迅速地统一了意见。

古芝蓝旁观得很清楚,过度冒险的推动力和过度避险的稳定性,完全相反的特质形成了互补的平衡。这两个人是团队的核心,缺了谁都不行。

addotaddotaddot

事实上,后来没花多少时间,也就几个月而已,就找到了方法。用司一冉的话来说,是快得离谱。报告里写的是:归功于何荷允的意外发现。

在古芝蓝看来,意外并不会无缘无故发生,更有可能是基于旁人无法理解的科研直觉。不过,她才不会这样直白地夸何荷允,她只说,这是走运。走运很好啊,只要能走到运,那是再好不过的。

当然,她也没有漏掉,在找到突破之前,过去几个月里6个人总共做了900多个失败的测试,其中有一半以上的签字都是司一冉。

这,就是典型的运气不好了吧?

作者有话说:

修改2.0版本

后面两章是我自己锁了的。原本写得太流水账没意思,因此梳理了时间线又扩了新细节。

(隔了五年才回来填坑,总要有点诚意对不?)

--------

ps. 当年作者菌太天真,忽略了研究难度,让时间线变得很尴尬。如果有出入请假装没看到吧

pss. 收到大家的评论很开心!请多给我留言,哈哈哈哈!

第17章 传说中的技能(2.0)

900多个测试,你猜需要多少经费?就算走运找到了突破口,你猜后面的花费上升了多少?古芝蓝才不会告诉你超了多少预算,她只会让人看到她解决了。

但她非常不满司一冉说她脸上的妆厚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