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130厘米备忘

第10章(2 / 2)

古芝蓝深深明白,科技发展走得越远,人们就离体力劳动越远。

30年前,大家的注意力都还在人工智能上,而现在,人们却把目光收回来,更多的关心自身的健康与发展。比如说,如何让自己更聪明、精力更充沛、更健康、更长寿。

在得到了第一桶金后,古芝蓝就一直将公司的发展重心保持在健康观测与控制上。事实证明,她的判断是对的,否则她一手创办的公司也不会被外界喻为新星爆炸般的崛起。

为此,研发能力是重中之重。刚起步的公司当然没有能力养起庞大的研发团队,因而与相关大学和科研机构搞好关系更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古芝蓝总是乐意多花时间,与走在世界前沿的研究者们交流,比如眼前这位才40出头的怀廷工程学院的女教授弗兰西斯教授。在古芝蓝还是学生的时候,就选修过她的课,后来还帮忙做过点杂事,直到毕业也一直交情不错,是每次回校都会拜访的对象之一。

当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弗兰西斯教授每年都会给她推荐优秀的毕业生。也不是说非要聘到公司去,更多是为了有计划地结识未来的中坚人才。

虽然是个女教授,弗兰西斯倒是很爱喝酒,尤其喜欢中国的花雕酒,古芝蓝每次都会给她带上几瓶。

今年有什么优秀的毕业生?古芝蓝问

弗兰西斯愉快地打开一瓶花雕,闻了一下。

还是像往年一样?

嗯,保持活力嘛,我可不想过几年就被潮流淘汰。

你真是一个有远见的商人,以你的年轻来说可是很少见。

我想早点赚够钱退休而已。古芝蓝谦虚地给自己编了个最庸俗的理由,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的心可不止那么一点小。

生意才有一点点起色就敢想退休。弗兰西斯顺着她的话诙谐了一句,便拿出两个中式小酒杯,古芝蓝给满上酒,她又品了一口,才起身去拿准备好的几份档案。

我还是那句,弗兰西斯说道,如果当初你肯转去理工科,至少会是个优秀的研究员。

不不不,我也还是那句,比我在行的人多了去了。与其一直盯着一个地方,成为把研究员连接起来的角色岂不是更好吗?总要有人去做组织者,不是吗?

也许吧。弗兰西斯喝掉余下的半杯花雕,政客只想有政绩,商人更在意利润,而我们这些做研究的却只在乎学术。谁都缺不了谁,可矛盾也从没停止过。人情世故总是那么难搞。

可不是嘛,所以你看,我就选择当个懂人情世故的商人。

这么年轻就对自己如此清晰定位这正是弗兰西斯看好她的其中一点。

打开准备好的学生档案,推送给古芝蓝:

这几个学生都不错。生化领域的分支很多,我觉得你是时候把方向再收窄一点了。

这个今年开始读硕士,虽然成绩不算很好,但时不时有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