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恐惧
报纸于29年创刊,33年增设了中文版,上海沦陷后,朱兴功应聘为《月光》的总编,自此开始发表诸多抗日文章,被日本人多次警告。
老俞和朱兴功关系不错,朱兴功不是红党,但他的爱国之心不次于任何人,坚持在敌后抗战,在租界内持续将《夜光》发行,点醒了不少国人。
这次的任务不难,以朱兴功的性格肯定不会反对,会加大对抗日的舆论宣传。
每次来任务,便是他难得改善伙食的时候。
第二天又写了大半天,直到下午他才带着稿子出门。
大美早报的规模不算小,有几十名编辑和记者。
“老俞,你这个大忙人,终于想到我了?”
“朱总编,我每时每刻都在想你,但见了你又怕你对我催稿。”
朱兴功以前在《江浙日报》做副刊总编,那时候老俞给他投过一些稿子,他写的童话故事很受欢迎,朱兴功经常向他催稿。
“除了童话,我也能写别的。”
“我先看看。”
稿子内容不少,全是批判汪填海以及日本人的内容。
“日寇亡我之心不死,投降妥协没有任何出路,日寇绝不可信,他们阴险狡诈,先用欺骗的方式蒙骗我们,从而占据我们河山,最终的目的是要加所有国人别为三等公民,我们不需要异族,更不能再被异族统治。”
朱兴功看完后很激动,他正愁没有好的稿子,老俞便送了两篇。
“多谢了。”
“应该我谢你才对,今天别回去了,我们好好喝点。”
老俞不会随意的浪费时间,这场酒没必要,况且他不是好酒之人。
外面,李志群正在听手下的汇报。
“他见的是朱兴功?”
朱兴功他知道,属于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的那种,不过他并不是红党,类似于闻公,李公那样的人。
这个人,恐怕早就上了日本人的必杀名单。
杀朱兴功容易,善后难。
朱兴功同样不能抓,抓的话会惹恼美国人。
但又不能不管,无奈之下,他再次回到76号,将情报汇报给了南云纪子。
南云纪子听完后,立刻问道,李志群则摇头:“不是,肯定不是,我知道他,他若是红党,早就被抓了。”
“那会不会是果党的特工?”南云纪子再次问道。
李志群苦笑道,朱兴功之前抨击最多的就是他们,不仅是中统之前的党务调查处,军统前身军事情报处也被他抨击过。
“先盯着吧,和对贝尔特朗一样,暗中监视监听。”
若是从他身上找到其他的红党,或者果党特工,那就是收获。
“是。”
李志群不愿再等,他算看出来了,老俞不是一线情报人员。
“如果抓的人不是红党,会不会惊动老俞和他的同伙?”
鱼贩子是红党的可能性并不高,李志群对他做了详细的调查,并且对他进行了监视。
最重要的是,他不识字。
最大的可能,就是红党利用鱼贩子来向老俞传递情报。
盯着他,是有可能将给他鱼的人
李志群同时打听到,上次老俞找他买鱼,是三个月前的事。
这也是他决定抓鱼贩子的原因。
南云最终同意了李志群的计划,她也不愿意多等,能抓一个是一个,如今侦缉处人强马壮,丁墨收编了那一百多人后,侦缉处的势力再次扩张了不少。
抓到一个,能让她向上有个交代。
得到命令,李志群匆匆离去,他并没有着急,抓捕他之前便有了机会。
这样的毒,他的母亲肯定要大病一场。
李志群再亲自过去,告诉他哪里有好的医生,将他诓骗出租界,等出了租界,立刻秘密抓捕,这样就算他几天不回家,别人也不会想到他会被抓。
计划很缜密,也很歹毒。
傍晚,鱼贩子的母亲从外回来,她的身体还算好,能动。
这个时代的老百姓,为了生活全在努力拼搏。
鱼贩子母亲眼睛突然一亮,她在路上发现了用纸包着的一团东西,打开后发现,竟然是硬邦邦的糠饼。
这种用稻糠和豆饼制作出来的糠饼,基本上最穷的那类人吃的食物。
这种东西在过去是喂牲口用的,不是活不下去,没人愿意吃这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