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秀往后靠在床上,声音显得有点累:“连科技都还原不出的照片,我又怎么可能知道。”
“随身携带的照片,也许是个对你很重要的人,好好想想。”
“也许很重要吧。”方秀轻轻叹了口气,“我……想不起来。”
我和何荷允都不知说什么才好,沉默了一阵,方秀却换上了轻快的语调,说:“如果真那么重要,我迟早会想起的,不是么?”
意外的,倒是个乐观的人呢。
“那是,说不定过段时间就想起了。”何荷允回应她。
我又说:“说不定他(她)一直在找你呢,又或者在等你回去。”
我觉得我撒了个谎,她都已经失踪将近30年了,怎么可能还有人在找。
“那么说,我得赶快好起来才行,也更要拜托两位把我治好……”她毕竟身体还非常虚弱,这句话才说着说着,竟渐渐睡着了。
何荷允过去轻手轻脚的把床铺放平,帮她掖好被子。
等我们出了护理室,何荷允才说:“我并、并不希望她想起,与其面对28年空白,不如什么都忘了。”
我觉得她的话非常对,无可辩驳。
所有人都只从科研的角度考虑,想让解冻的细胞恢复尽可能多的功能,只有她总是从患者本身的角度去想。
见她沿着走廊往外走,我问她:“你去哪?”
“找古芝蓝。”
第二天,研究小组就开了个小会,古芝蓝宣布,既然方秀本人存在记忆障碍,干脆对其隐瞒沉睡28年的事实。其实这样也好,既然都不记得了,就没必要为这事烦恼。
前面说过了,为了学术保密,现在我们基本上算是把方秀藏起来的。就连她的日常检测和看护,也没有请外人来,全都是由何荷允代为处理。我觉得这样有点不太好,何荷允照顾得太周到了,反而不利于方秀自行复原。
不过,我也就说说而已,没有论据表明这个猜测的可能性。
这方面还只是其次的考虑,更头疼的是,当你的实验对象忽然活过来具备了人权,万一处理不好,那将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甚至毁掉整个科研生涯!
这类事我们谁都没遇到过,虽然现在暂时把方秀藏起来,不过最终还是要处理的,到了我们成果要发布时,她就会曝光了。
此外,相比之这些人文伦理上的东西,我还有更多其它事要忙。一项研究除了核心的技术研发还有什么?就是数据!大把大把的无穷无尽的数据!而组织整理这些数据正是我的工作,大量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我总是待在办公室里,对着各种数据和结构式一下子就一整天。有时不小心弄到太晚了,就干脆在办公室睡一觉。他们说,像我这样的,叫工作狂。其实我不太同意,至少古芝蓝比我还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