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

第265章 自今日起尔等归大炎所庇护(1 / 1)

陈庆之看着眼前一张张饱经风霜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清了清嗓子,洪亮的声音在空旷的场地上回荡,盖过了士兵们的欢呼,清晰地传入每一个青州百姓的耳中:

“青州的百姓们,你们受苦了!但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无依无靠的弃民,你们是大炎的子民!是大炎皇帝陛下,最为珍视的家人!”

陈庆之的声音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敲打在百姓们的心坎上。

他们茫然地抬起头,长久以来的苦难和压迫,让他们不敢相信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

“我知道你们心里有很多疑问,有很多担忧。”陈庆之仿佛看穿了他们的心思,语气变得更加柔和,“但请你们相信,大炎的皇帝陛下,是一位仁慈的君主,他爱民如子,绝不会让自己的子民挨饿受冻!”

他顿了顿,提高了声音,继续说道:“陛下有旨,从今日起,青州所有百姓,皆为大炎子民,享有大炎律法保护,享受大炎百姓同等待遇!不仅如此,陛下还特意下令,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让每一个青州百姓,都能吃饱穿暖!”

陈庆之的话音刚落,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了一阵低低的啜泣声。

这啜泣声,像是压抑了许久的火山,终于找到了喷发的出口。

一位老者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浑浊的泪水顺着他脸上的皱纹流淌下来。

他用沙哑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道:“真……真的吗?我们……我们真的可以吃饱饭了吗?”

他的声音很轻,但在寂静的人群中却显得格外清晰。

他的他太渴望吃饱饭了,但他又不敢相信,这样的好事真的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老人家,您放心,陛下金口玉言,绝无戏言!”陈庆之快步走到老者身边,轻轻扶住他,语气坚定地说道,“大炎的军队,不仅会保护你们的安全,还会给你们带来希望,带来温饱!”

“不仅现在有粮,以后也会有粮!陛下说了,只要有大炎一口吃的,就绝不会饿着自己的子民!”张辽补充道,他的声音同样洪亮而坚定。

听到这句话,老者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

他朝着北方,也就是大炎皇帝所在的方向,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哽咽着说道:“谢……谢陛下……隆恩!草民……草民给陛下……磕头了!”

他的声音颤抖得厉害,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一样。

他的额头重重地磕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但他却像是感觉不到疼痛一样,只是一个劲地磕头,一个劲地感谢。

老者的举动,像是点燃了导火索,瞬间引爆了整个场面。

“感谢陛下!陛下万岁!”

“大炎万岁!我们终于有活路了!”

“呜呜呜……老天爷啊,您终于开眼了!”

一个又一个的百姓跪倒在地,朝着北方叩拜。

他们中有老人,有孩子,有男人,有女人。

他们的脸上都带着泪水,但他们的眼中却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这光芒,是绝处逢生的喜悦,是重获新生的希望,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这跪拜,是对大炎皇帝的感恩,是对新生活的期盼,是对苦难岁月的告别。

这一刻,青州的天空仿佛都变得明亮起来。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暖洋洋的,驱散了寒冷,带来了温暖。

这温暖,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

这温暖,是希望的温暖,是新生的温暖,是未来的温暖。

哭声、感谢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声浪,在青州的上空久久回荡。

这声音,是青州百姓对大炎皇帝最真挚的感谢,也是他们对未来生活最美好的期盼。

陈庆之看着眼前的一切,那原本刚毅的脸庞上露出了难得的动容。

张辽站于陈庆之身侧,目光锐利,扫视着四周,又看向北方,他握紧了腰间的佩剑,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安宁,一定要让大炎的旗帜,插遍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突然陈庆之脸色一变,道:“不好,他们……”陈庆之和张辽伫立在高台上,任由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俯视着下方黑压压跪倒一片的百姓。

百姓们的哭喊声、祈祷声、感激声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声浪,冲击着他们的耳膜,却丝毫没有让他们感到厌烦。

陈庆之的目光扫过一张张饱经风霜的面孔,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些百姓曾经遭受过多少苦难,承受过多少压迫。

他们的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是现在,他们的眼神中却燃起了希望的火苗,这火苗虽然微弱,却足以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张辽则紧紧地握着手中的剑柄,目光如炬,注视着远方。

他知道,他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他们还要继续南下,去解救更多受苦的百姓,去完成皇帝陛下赋予他们的使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良久,哭喊声渐渐平息,百姓们慢慢地站起身来,脸上还残留着泪痕,但眼神却变得坚定起来。

他们知道,他们已经不再是无依无靠的弃民,他们是拥有强大后盾的大炎子民。

陈庆之深吸一口气,高声说道:“青州的百姓们,我知道你们心中还有很多疑惑,还有很多担忧。但是请你们相信,大炎的皇帝陛下是一位仁慈的君主,他爱民如子,绝不会让自己的子民挨饿受冻!”

“从今天起,青州所有百姓,皆为大炎子民,享有大炎律法保护,享受大炎百姓同等待遇!陛下还特意下令,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让每一个青州百姓都能吃饱穿暖!”

百姓们再次欢呼起来,声音比之前更加响亮,更加激动。

他们知道,他们终于迎来了新的生活,一个充满希望的生活。

陈庆之看着欢呼雀跃的百姓,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转过头,对张辽说道:“文远,我们走吧。”

“好!”张辽点点头,两人翻身上马,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

与此同时,李永年正站在城门口,看着远去的军队,心中充满了感慨。

他曾经是这青州城的守将,亲眼目睹了这座城市遭受的苦难。

如今,他终于可以亲手拆除这座象征着压迫和苦难的城门,让青州的百姓重获自由。

他深吸一口气,下令道:“拆除城门!”

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挥舞着手中的工具,开始拆除城门。

沉重的城门缓缓倒下,发出一声巨响,仿佛宣告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尘土飞扬,阳光洒在废墟上,映照出一片金黄。

李永年站在废墟中央,看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希望。

他知道,他将跟随大炎的军队,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陈庆之和张辽率领着大军,一路南下,沿途不断有百姓加入他们的队伍。

这些百姓大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他们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希望。

他们知道,他们正在走向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大军行进的速度很快,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他们前进。

陈庆之和张辽并辔而行,看着越来越壮大的队伍,心中充满了信心。

他们知道,他们一定能够完成皇帝陛下赋予他们的使命,将大炎的旗帜插遍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傍晚时分,大军抵达了一个小镇。

陈庆之和张辽下令安营扎寨,让士兵们休息。

夜深人静,陈庆之站在营帐外,仰望着星空,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他们的任务艰巨,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挑战。

但是他相信,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取得胜利。

突然,一个士兵急匆匆地跑了过来,神色慌张地禀报道:“将军,不好了……”“报——!”

一声急促的呼号划破了夜的宁静,像一道尖锐的闪电,撕裂了陈庆之沉思的帷幕。

他猛地回过神,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仿佛能洞穿黑夜的迷雾。

“何事如此慌张?!”陈庆之沉声问道,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的声音并不高亢,却有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让那名气喘吁吁的士兵瞬间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那士兵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头颅低垂,声音颤抖着说道:“禀……禀将军,前方……前方发现……大队人马……”

“大队人马?”陈庆之眉头微皱,重复了一遍,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和警惕。

他迅速在脑海中过滤着各种可能性,试图判断这支突然出现的人马的来历和意图。

“可看清旗号?”张辽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陈庆之的身旁,他的声音低沉而冷静,像一块坚硬的磐石,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夜……夜色太暗,看不……看不真切……”士兵的声音更加颤抖了,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在火把的映照下,闪烁着点点光芒。

陈庆之和张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凝重。

他们知道,在这种关键时刻,任何一支不明身份的军队出现,都可能对他们的计划产生重大影响。

“传令下去,全军戒备!”陈庆之当机立断,声音果决而坚定。

他知道,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是!”士兵领命而去,脚步匆匆,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军令如山倒,随着陈庆之的一声令下,整个军营立刻行动起来。

原本已经进入梦乡的士兵们,迅速从睡梦中惊醒,抓起武器,冲出营帐,按照各自的编制,迅速集结。

一时间,整个军营里充满了急促的脚步声、兵器碰撞声和士兵们的呼喝声。

火把的光芒在夜空中跳动,照亮了一张张紧张而严肃的面孔。

陈庆之和张辽站在高处,俯瞰着整个军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们的目光锐利如鹰,扫视着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迹象。

夜风吹过,带来一丝丝凉意。

陈庆之的衣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他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寒冷。

他的心中,燃烧着一团熊熊的火焰,这火焰,是对胜利的渴望,是对使命的执着,是对未来的憧憬。

他们必须尽快赶到蒲县和邺城,在那里布下天罗地网,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青州的安全,才能让大炎的旗帜,永远飘扬在这片土地上。

虽然他们已经采取了拖延消息的措施,但他们也清楚,纸终究包不住火,大唐方面迟早会发现青州的异动。

因此,他们必须争分夺秒,抢在敌人做出反应之前,完成战略部署。

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生命,就是胜利。

夜色越来越浓,仿佛一只巨大的黑手,试图将整个世界吞噬。

但是,军营里的火把却越来越亮,仿佛一颗颗闪烁的星辰,在黑暗中指引着方向。

陈庆之和张辽站在高台上,沉默不语。

他们的目光,都投向了远方,投向了那片未知的黑暗。

他们知道,未来的道路充满了荆棘和挑战,但他们没有丝毫的畏惧。

因为他们坚信,只要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突然,张辽开口了,打破了沉默:“庆之,你觉得……这支人马,会是谁的?”

陈庆之没有立刻回答,他微微眯起眼睛,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但愿……”,陈庆之目光深邃,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又仿佛在自言自语,“来得及……”

喜欢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