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第106章 这事算结束了!(1 / 1)

然而,当“永乐大帝”四字脱口而出后,韩成猛然察觉到了不对劲。

他突然想到昨夜初次与朱棣见面时,自己曾称呼过他为永乐。

当时朱棣一脸迷茫。

这……

要是朱棣还记得此事,并在此刻追问起来,那可就麻烦了!

恐怕连睡个安稳觉都做不到。

韩成此刻懊悔不已,一颗心悬到了嗓子眼。

只希望朱棣忘记自己当时的那一声称呼。

即便真的记起来了,也希望他别在这个节骨眼上问出来。

韩成内心不断祈求,盼着朱棣别钻牛角尖。

但朱棣的表现却出乎韩成意料,听闻永乐大帝之名,他神色有些古怪……

朱元璋也是一怔。

永乐大帝?

又是永乐大帝?

这家伙惹出了不少事啊!

原来是朱允炆搞出来的!

根据韩成的说法,朱雄英英年早逝,那么继位的必然是朱允炆。

如此一来,他将成为大明的第二位……权威不可小觑。

他确实具备违背祖训的能力。

而这样的作为,也足以匹配永乐大帝的称号。

朱元璋在朱雄英在世时,很少关注其他孙子。

好圣孙去世后,他的目光渐渐转向了朱允炆。

特别是想起昨晚中秋宴会上,朱允炆的表现后,他对这位孙子愈发满意。

甚至认为永乐大帝非他莫属。

不过,若是之前听说朱允炆竟敢将他的祖训视如无物,朱元璋定会勃然大怒。

说不定还会把这孙子教训一顿。

但如今从韩成处得知倭国如此富庶,再回看此事,心情便截然不同。

反而觉得朱允炆很有胆识,很有远见。

韩成对朱元璋的反应并不在意。

他此刻最关心的是朱棣的态度。

表面上看似镇定,实则内心波涛汹涌。

尤其见到朱棣那沉思的表情后,内心的思绪变得更加复杂。

朱棣难道真的察觉到了什么?

“老四,你这是怎么了?”朱标注意到朱棣的表情有些异常,于是开口问。

韩成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

完了!

彻底完了!

今晚别说补觉,恐怕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

“没什么,就是觉得这个‘永乐’年号很熟悉,好像在哪听过,一时想不起来了。”

朱棣摸了摸头,带着几分迷茫与苦恼说道。

“原来是这么回事!”朱标笑着解释道。

“觉得熟悉很正常,毕竟以前有人用过这个年号,就是宋朝时在南方称帝的方腊。当年在大本堂读书时,先生就提过此事。后来用这个年号的后代,大多没什么学问。”

原来是这样!

朱棣恍然大悟,心中的疑惑烟消云散:“难怪我觉得这个年号如此熟悉。”

“看看你,再看看你大哥!

同样在大本堂读书,同样的老师授课,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你读书的时候,是不是又偷懒了?”

朱元璋怒气冲冲地说道,似乎恨不得抽他一顿。

朱棣赶紧往后退了几步,陪笑道:“父皇,孩儿也不是一点都没记住,只是印象不深罢了。

而且孩儿离开大本堂多年,这些年又忙于军旅之事,有些事忘了也是正常的。”

“你大哥比你更早离开大本堂,为什么他记得清楚?”

朱元璋仍然不依不饶。

朱棣嘿嘿一笑:“爹,我哪能跟大哥比?

大哥天生聪慧,是能成大事的人。”

本来朱元璋还想责备朱棣。

但听他说完这话后,细细一想,觉得确实如此。

“你说得没错,让你带兵打仗倒是很合适,但学习方面确实不如你大哥。”

被朱元璋这么评价,朱棣不仅没有丝毫不满,反而十分高兴。

毕竟从小到大,他从未想过要跟大哥比较。

大哥比我出色,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韩成原本提心吊胆,但看到朱标如此从容地化解了这件事后,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回原处。

谢天谢地!

幸好朱标博学多才,否则的话,这次我恐怕要吃尽苦头了!

韩成本以为这次的危机已经过去,可随后发生的事情却让他意识到自己高兴得太早了。

这场危机远未结束。

朱棣原本已经相信了朱标的话。

但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最近听到“永乐”这个词,是从韩成嘴里说出来的!

昨天初次见面时,韩成曾称他为永乐!

而刚才韩成又提到,郑和下西洋之事是永乐大帝下令的!

这是偶然吗?

不然为何韩成要叫他永乐?

朱棣的心猛地一颤。

随即他摇摇头,将这个令他惊恐的想法抛开。

绝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他一直立志要做父亲的儿子,做大哥的征北大将军。

别说现在父皇身体健壮,打老二打得欢实,正值壮年还能活很久。

就算父皇不在了,大哥登基为帝,他也绝不会生二心!

一定会老老实实地做大哥的征北大将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谁若在他面前多嘴,让他想起不愉快之事,不用别人动手,他自己就会立刻将其斩杀!

对此朱棣非常有信心。

可既然如此,韩成为何要叫他永乐?

朱棣感到困惑。

很快他想起朱标刚才说过,永乐曾是方腊使用过的年号。

于是有了新答案。

这是因为他之前对韩成态度不好,韩成对他心存不满,因此用一个曾经被**之人用过的年号来称呼他。

这是在隐晦地辱骂他,说他粗俗无礼!

这就像如今大明流行的骂人方式,把人称为元**一样。

想通这一点后,朱棣再看韩成时,眼神已有些变化。

这家伙,太狡猾了!

竟用这种隐晦的方式骂人,不留痕迹!

要不是刚才大哥提及永乐二字的由来,自己到现在恐怕都没意识到,昨晚被韩成那家伙狠狠训斥了一顿!

朱棣内心很想冲韩成发泄一番,但想到老丈人的性命与妻子的命运此刻全攥在韩成手里,不得不强压下这份冲动。

在这种情况下,他确实不敢轻易招惹韩成。

算了吧,随他怎么骂。

就当没听见,都归他自己说去。

渐渐地,朱棣面对韩成时竟学会了自我安慰。

想起自己大哥的后人中,居然有人用过被韩成羞辱过的年号,朱棣心中不由窃喜。

原来大哥的子孙里,也有像自己这般不爱读书的。

只不过比自己更惨罢了。

自己不过是被韩成用“永乐”二字嘲讽了一回,那位永乐大帝却是遗臭万年。

那么多人在背后议论他的无知无能。

更可怕的是,这事儿会在天下人乃至后世面前被广为宣扬。

真是太惨了!

朱棣心中多少有些幸灾乐祸,暗笑大哥这个不学无术的后裔。

情绪上倒是轻松了不少。

然而,想到韩成曾称自己为永乐,而大明将来又会有一位永乐大帝,朱棣心里还是有点忐忑。

可是在这种场合,他实在不便直接询问韩成为何昨日称呼自己为永乐。

当着父皇和大哥的面这样做未免冒失,万一证实韩成确实在侮辱自己,岂不是更加出丑?

若是不搞清楚情况,只认为韩成暗指自己与永乐大帝无关,朱棣总觉得心里不安。

经过一番快速且复杂的思索,他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式来试探此事。

他对韩成说道:“韩成,那个……我想问问,日后我是不是会成为大明的征北大将军,是否真的能够击败胡虏,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其实韩成见朱棣又一次陷入沉思并迅速提问,心中稍有紧张,担心他会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

听到问题后,韩成略感安心,同时立刻用力点头回答:“没错,你确实会在后来成为大明的征北大将军,击败胡虏,勒石纪功。”

比你岳父大人,徐大将军打得更远!

燕然勒铭而归!

韩成迅速回应了朱棣的疑问,并肯定了朱棣日后的成就。

但心底里又默默补了一句:不过你是以你儿子朱高煦的“征北大将军”之名建功立业,勒铭燕然也是在你登基之后。

当然,这类细节问题,只要没人深究,韩成绝不会多言。

此刻的他颇为自得。

听到韩成的回答后,朱棣暗自松了口气,心里最后的一丝忧虑也烟消云散。

看来韩成之前喊自己永乐,纯粹是在骂自己。

没什么其他含义。

大明的永乐大帝与自己毫无关系!

毕竟自己后来当了征北大将军,勒铭燕然,怎么可能又是永乐大帝!

朱元璋听完韩成讲述朱棣未来成就后,不禁喜笑颜开。

“老四,干得好!看来把你派到北平真是个英明决定。

你没辜负我对你的期待!

真撑起了我大明的一片天地!”

朱元璋一如既往地厚脸皮,在夸人时也不忘顺带夸自己。

朱标忍不住拍了拍朱棣的肩膀,为老四将来取得如此成就感到高兴。

韩成也十分开心。

好了!

这事算结束了!

不必再担心猝死了……

……

既然韩成提到马和日后在大明建立了这么大的功绩,有如此盛名,那咱们等会儿就派人赶紧去西南,看看能不能找到他。”

朱元璋重新聚焦正事,毫不拖泥带水,立刻决定要把马和找来。

“陛下,若马和尚未受宫刑,就不要再施加了。

给他留些尊严。

毕竟历史上他成就非凡,对大明忠心耿耿。

在这种情况下再让他受此一刀,实在令人惋惜。”

喜欢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