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战单独约吴三桂吃了晚饭。
晚饭过后,二人来到地图和沙盘前聊起了正事。
沈战率先透露了一下朝廷对吴三桂的安排。
“朝廷很快就会新立东北省。
你的最新官职是从一品东北总督。
这个官职的性质是军政一把抓。
之前你把关宁军和五十万辽东军民都管理得很好。
所以我才建议朝廷封你做了这个总督的职务。”
抛开人品不谈,沈战对吴三桂的能力还是很欣赏的。
由于崇祯的瞎JB指挥导致洪承畴丢掉了宁锦防线。
在宁锦防线全面崩盘的情况下。
吴三桂不但死死地守住了宁远城,还保住了五十万辽东百姓。
吴三桂在宁远城和山海关之间大量圈地。
然后把这些土地全都分给了五十万辽东百姓。
当然了这些百姓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关宁军的家属。
关宁军本身就是一个小地主集团。
他们肯用命守护宁远城其实也是在守护自身的利益。
之后吴三桂又组织人力物力兴修水利,从而保证了五十万辽东百姓的收成。
崇祯末年粮食涨到了天价。
崇祯从牙缝里抠出来那点饷银根本就不足以支撑吴三桂购粮。
吴三桂也没用崇祯给他的银子购粮。
人家关宁军的粮食从来都是自给自足。
所以说,吴三桂不但军事上有两下子,搞民生理政同样是一把好手。
正因如此,沈战才放心地让吴三桂在新立的东北省军政一把抓。
“属下这压力有点大啊,不过属下会尽力做好的!”吴三桂压力山大地回道。
“别怕,本都督会全力支持你的!”沈战拍着吴三桂的肩膀说道。
“噢!”吴三桂对沈战所说的支持很感兴趣。
沈战也不卖关子,而是捡重点说起了他能给到吴三桂的支持。
沈战指着墙上的大明地图说道:
“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
我会从这四个省移民四十万百姓到新立的东北省。
南方那些省就算了,南人根本耐不住东北的严寒!”
“不少了!”吴三桂张大着嘴巴说道。
辽东百姓总共才五十万。
沈战这第一个动作就给东北省移民四十万。
吴三桂感觉一个天大的馅饼砸在了自己头顶。
沈战轻笑,心说这才哪到哪。
“满清灭国,但人口尚在。
此战我军共计俘虏满族、汉族、蒙古族百姓七十多万。
这些百姓我全部留给你。
具体如何打散这些人,又如何管理。
这些全都由你自己做主。
但你要确保一点,那就是东北地面上不能再乱!”
“啊~~!”吴三桂震惊。
他本以为沈战会把原本属于满清的百姓全部迁入关内。
难道这样不是最安全的做法吗?
沈战却不这样想,他的格局比吴三桂大很多。
沈战心目中的东北省有180万平方公里那么大,堪比11个山东。
如此广大的地域没有充足的人口怎么可能发展起来呢。
东北乃苦寒之地,能适应此地环境的百姓是非常珍贵的资源。
满清治下的那些百姓虽然民族成分有点杂,但胜在有一个共同的优点。
那就是他们对东北地区的环境很适应。
吴三桂掰着手指头计算着。
按照沈战的说法,他这个东北总督手里已经拥有160多万百姓了。
有了百姓才能开垦荒地。
有了土地才有充足的粮食。
人多了粮多了才能养得起军队。
这都是一环套一环的,少了哪样都不行。
沈战给吴三桂准备的惊喜还没完。
“多尔衮从日本抓回来的奴隶还有四十一万没动。
六万男性奴隶我全部留给你。
三十五万女性奴隶我给你留下二十四万。
刚好给你凑个三十万的整数。
剩下的女奴我还有用!”
“哈哈!”吴三桂嘴都笑歪了。
加上这三十万奴隶,吴三桂手里的百姓已高达两百万。
两百万啊,有了这样一个庞大的人口基数何愁东北省发展不起来!
正在吴三桂暗自窃喜的时候,沈战对他的要求来了。
沈战用木棍点向了沙盘,吴三桂的目光随之移动。
“此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本都督要求你一年之内把东北省自己的铁厂建起来。
铁厂的年产能不能低于两百万斤。
你再看这里,这里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一年之内你把东北省自己的煤矿建起来。
两年之内东北地区必须用煤大量代替木材。
这两样东西你要是做不到东北省的发展绝对快不起来!”
沈战所指的第一个地方是后世的辽宁鞍山。
鞍山的铁矿储量以亿吨来计算。
吴三桂开发好了够他用个几百年的。
沈战所指的第二个地方是后世的辽宁抚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抚顺的煤同样够吴三桂用上几百年的。
在工业革命尚未发生的时代。
沈战给吴三桂指的这些矿产资源完全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有粮、有煤、有铁,东北省才具备腾飞的基础。
当吴三桂暗自感叹有沈战这样的爹真好的时候。
沈战这位大爹还在为吴三桂操着心。
“本都督很快就会攻打蒙古。
搞定了蒙古之后来年吾就去打西域。
东北苦寒,百姓棉衣严重不足。
等吾打下来了西域棉花的问题便得到了根本解决。
到时候西域的棉花重点供应北直隶和东北省。
有了棉衣棉裤百姓就不需要猫冬。
你建设东北省的脚步又能加快许多!”
“爹呀!”吴三桂就差泪流满面了。
老吴接触沈战之前一向自傲。
他觉得整个大明比他优秀的人凤毛麟角。
跟沈战相处久了之后吴三桂才发现自己啥也不是。
在沈战面前吴三桂感觉自己就是一只井底之蛙。
猫冬是东北话,大概意思是说一到冬天东北人就只能在温暖的室内猫着。
室外的活儿那肯定是一点都干不了。
没有厚棉衣、棉裤、棉鞋、棉帽子、棉手套的情况下。
东北的百姓长时间在室外停留大概率会冻伤。
冻伤很可怕,轻则落下残疾,严重点会死人的。
所以说,东北一到了冬天基本上处于停摆状态。
官府想搞个工程基建啥的根本就不现实。
但是,如果吴三桂手里有了充足的棉花。
那么一切都会变成另一番场景。
百姓们可以正常到室外活动,官府也可以适当搞一些基建项目。
后世的华夏不缺棉花,因此很少有人重视棉花这东西。
可是在明朝棉花却是绝对的战略资源。
沈战有事没事就将收复西域挂在嘴边上。
大明的高层知道这绝对是能改变大明国运的事情。
吴三桂:我沈爹也不容易,刚打赢了一场战争紧接着又要发动两场战争!
沈战:你要经历过后世就会明白一个道理,和平跟安逸都是打仗打出来的!
喜欢大明抄家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抄家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