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未来将拜占庭帝国吞并,经过改革之后,帝国维持二十万左右的常规军和五十万的府兵是没有问题的。
二十万军队的正规军,对于整个欧洲、非洲以及西亚地区,已经是碾压状态了,就算是波斯王国集结大军,也组建不出来二十万正规军。
这个时代的军人很多都不是职业军人,就像是之前横扫欧洲,威压罗马的上帝之鞭匈人帝国的皇帝阿提拉。
他手下的军队只有少部分匈人是职业军人,其他的匈人军队只不过是各部落的牧民组织起来的。
时代的生产力决定了,各国都无法供应大量脱产士兵。
也只有生产力的发展,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之后,职业化军队才会大量出现。
拜占庭帝国的联盟变得名存实亡,没有了周围的那些国家加入,拜占庭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
现在的拜占庭帝国真正掌控的区域是色雷斯和小亚细亚以及耶路撒冷等区域。
至于埃及还处于叛乱中,并不服从拜占庭帝国的命令。
在剪除了拜占庭帝国的羽翼之后,接下来就要对付拜占庭帝国了。虽然拜占庭帝国当初向匈人皇帝阿提拉臣服,但是即便是阿提拉也没有攻下拜占庭。
当初阿提拉准备的大军比李察现在的兵力还多,他当时征调了东哥特王国和阿兰国的仆从军,然后使用大军包围进攻的方式。
双方僵持了几个月时间,最终阿提拉也没有攻克拜占庭。但是拜占庭最后还是服软了,并且答应了阿提拉所有贡金的条件。
最终拜占庭一次性支付了大约两吨黄金,并且每年还要再支付七百公斤黄金。
匈人虽然没有攻下君士坦丁堡,但也消灭了城外的军队,围困君士坦丁堡,逼得狄奥多西二世投降。
现在拜占庭帝国吸取了上一次匈人围城的教训,在城外挖掘了几道护城河,并且还加固了城墙,另一边还建造了海军,用来给城内运输物资等。
将君士坦丁堡经营的如同堡垒一般。
面对这种城堡,攻城器械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君士坦丁堡的西面挖掘了护城河,且地形狭窄,一次性可以投入的兵力有限,攻城车、井阑、云梯数量也少。数量少了就无法压制对方。
另一边则是临海,想要进攻只能用船,但是用船运送军队进攻,城墙的外的空地很有限,进攻的难度更大。
李察并不想强攻这样一座城市。
最终李察决定采用一边进攻,一边围困,大军将城外的所有防御全部清除,然后围困城市,另一边则是用海军截断君士坦丁堡靠海的一面。
通过阶段后勤,然后长期围困这里,然后李察再率领大军将其他地区全部征服,等到整个拜占庭帝国只剩下这一座君士坦丁堡之后,李察有的是时间和他耗。
更何况没有外界的物资支持,就算他们提前储备了大量物资,整个君士坦丁堡又能守多久?
一年,两年,还是三年?
等到李察将其他地方全部占领之后,等待君士坦丁堡的就只有投降一条路可以走了。
李察制定了作战计划,然后为了接下来攻占拜占庭帝国开始进行筹备物资。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