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士子卷起来之后,将四书五经以及大儒注解都快要研究过出来了,各种考试题目几乎都已经出完了完了。
到了这个时候,科举考试为了出题,那些考官更是想出来所谓的‘集句’考法、‘截搭题’。意思就是将上下中根本不是一个赐予的两个字作为题目,还要让考生解答出儒学真意出来。就比如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句,就要用‘之不’作为题目进行作答,还要考生按照这词来解答其中儒家真意来。
这种科举考试已经完全不是在为国家挑选人才了,这是纯粹为了刷下去更多的人,是为了出题而出题。完全没有一点逻辑了。
在看到科举制度成功推行之后,李察开始组建皇家科学院,皇家科学院负责研究各种前沿知识,里面的学者也会获得了爵位封赏。
李察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自然是要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东西的。
他很清楚,那些超凡力量终究会消失,隐藏于俗世中,科技才是最终的未来。
自然会让郭荣注重科技的发展。
河西走廊。
伴随着朝廷西征,关于河西之地的消息也被纷纷送了过来。此时的河西之地佛教已经开始衰落,另一边的大食教开始兴起。实际上此时的中亚已经几乎全部都信奉了大食教,原来佛教、景教、祆教都已经示微。
而周国西征大军出现,重新进入河西,给这里的百姓带来了希望。特别是中原物资、人口的不断涌入,开始重新修建河西。
河西之地在唐代也是人口众多的区域,就比如凉州当时治所为姑臧下辖四县,有神鸟、天宝、昌松和嘉麟。当初仅仅是姑臧一地,就有良田五十万亩,同时凉州这里是半耕半牧模式,鼎盛时期,牛羊有三十万,人口数万。
其他四县虽然比不上姑臧,但同样也有二三十万良田,十余万牧群,一个凉州可以轻松养活五十万人口。
唐朝鼎盛时期,凉州是河西节度使驻地,有士兵七万余人,战马两万匹,是防御突厥和契丹的重要力量。但是到了周国攻占凉州之后,凉州的人口不过三十万,原本超过百万亩的良田更是只剩下不过四十万亩。
为什么耕地会大量减少,一方面是因为回纥人不善于耕种,将农田变成了草场,另一方面则是回纥人并不善于修缮水利,前唐留下的各种水利工程基本上都已经损坏了。
水利灌溉损坏,因此这里的农田面积不断减少。
除了这些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气候变化,不过凉州这里还好。大周朝廷在占领凉州之后,开始重新修缮水利,同时下令不许砍伐树木主干,只能砍伐枝丫当柴烧。
同时朝廷开始推广使用煤球。
在李重进、韩通扫灭回纥人之后,朝廷就派遣了官员前来这里,重新设立凉州五县,并且采用半游牧半耕种的模式。
因为河西走廊的重要性,朝廷准备在河西走廊设立十六个折冲府,一万六千人府兵。
此时的西征大军,军需绝大部分还是从后方调运过去,西征路途遥远,为了准备足够多的粮草,朝廷准备了很久。
车队在姑臧城外停下,由于是有军队护送,车队是直接停在兵站。
此时的凉州城已经恢复了一些繁华,城北已经有了马市,附近的牧民会前来进行交易。
如今是春天,卖牲口的很少,主要是卖各种奶制品和皮毛,换取一些粮食。刚刚度过冬季,很多牧民已经没多少粮食了。而除了粮食外,茶叶、盐在这里为非常受欢迎。
看到一支军队到来,这些牧民也不怕,纷纷带着奶制品、皮毛、药材前来兜售。这些牧民已经被强制编户齐民了,甚至穿着、发型、风俗也开始汉化。
李察并没有对这些牧民强制要求,但是他让当地官员制定了很多规定,比如说汉话,穿汉人服饰,前来交易会得到一些优待。
比如可以提前入场,可以少收一些税。虽然优惠并不高,但是这对于一贫如洗的牧民来说足够让他们自发融入汉族了。
军官命令士兵将那些牧民拦下,但是并没有驱赶,而是让他们在外围交易,毕竟军队也会购买一些物资作为补充。
随军而来的一些皇室商人们迎了上去。
“这是什么皮子?”郭珏在一个牧民面前说的停下。
那牧民看不出来是那个部落,因为穿着汉人服饰,梳了汉人发型,甚至说话也是汉话,只是口音很重。这让他很惊讶,没想到这里汉化推行的这么好。
“雪狼,这狼刚过了冬天,应该是恶坏了,晚上跑到羊圈里,结果卡在栅栏上,被我用棍子敲死了。”
“多少钱?”
牧民眼中闪烁着精光,直接狮子大开口道:“两贯钱!”
似乎担心将人吓跑了,还说道:“这狼皮上可是一点伤口都没,绝对是上等的皮子,您看看,这皮毛摸着多了舒服。”
郭珏听到如此便宜的价格,整个人都感到惊讶,当即仔细检查了一下皮毛,确认皮毛没有任何损伤后,当即说道:“虽然这皮毛不错,但是两贯还是贵了点。”
最终经过一番话调价还价,了一贯九百文买下了皮子。
郭珏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收好了皮子随口问道:“你是那个部落的?”
那牧民呵呵一笑道:“现在还分什么部落,我们这里属于石河子乡,牧民按照户数编为保甲,以前的头人都被官府杀了,留下的牧场被官府分给了我们,我家也分了一份,不仅有两匹马还有十几只羊嘞,五亩地。”
“官府还说了,头三年免税,过了明年才开始缴税,税也不高,一户两只羊。”
ps:今天太累了,就一更了。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