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件内容十分客气,先说久仰大名,还说了纪楚这三年来功绩颇佳,官场上同僚有目共睹。
也交流了油菜的事,还说咸安府今年多开了几家磨油作坊,在做加工买卖,基本是依靠曲夏州种的油菜,这改善了不少百姓生活。
最后则道,问纪楚有没有兴趣跟蔡先生一起到咸安府,还说对他种植的棉花同样感兴趣,可以让人推广种植。
甚至隐晦讲,他们咸安府地方更大,治下百姓更多,到他们那才是最好的。
这是什么意思?
分明是给纪楚许诺的意思啊。
纪楚从信里品出许多意思。
曲夏州种出来的油菜质量好,咸安府那边有蔡先生坐镇,所以购买的磨油器具多,直接做了加工生意。
两个地方一结合,这磨油生意算是成了。
都说牵一发动全身。
从安丘县起的油菜行业,真的影响了至少两个地方的人。
油这东西,可以说是各家各户必不可少的东西。
而且古代食用油跟点灯的油通用,可想而知市场有多大。
不出意外的话,两个地方会长久达成合作。
这确实是好事。
正是因此,咸安府户司想把他要过去。
目的不言而喻。
按照平临国官场习惯,州府虽然是一起喊,但州要比府小一级。
比如知府的官职会比知州高一级是一样的。
这也是咸安府户司官员说,他去那边发展会更好。
从州官员到府官员,以后升迁更有利。
不得不说,这对大部分官员来讲,确实是个极大的诱惑。
信件看完,饭菜也端上来了,纪楚并未对此多说,只是笑笑收起书信。
大家都不是拘谨的人,这顿迎客的席面吃得宾主尽欢。
蔡先生倒是知道,自家两个徒弟为什么那么喜欢纪县令这里。
有这样的官员,手下的人也会对匠人们诸多尊重。
大家不讲什么虚的,吃饭就老老实实吃饭,不需要客套。
吃过饭后,纪楚发现蔡先生的脾气好像好了些?
但他还是带着大家吃了茶,然后就去刚刚腾出来的工作间里。
沾桥县的衙门很大,利用的却还不如安丘县那边。
主要这地方还没有实际的主簿跟县丞。
县丞房子还好,现在马典吏一家住着,主簿房一直没人住。
甚至内宅也空着,只有两间房子用于纪楚跟纪振休息。
纪楚就让马典吏把内宅再收拾出一个院子,专门给蔡先生他们住。
还是那句话,既然这么远来了,肯定不会马上就走。
按照蔡先生的脾气,大概率会把弹花机完善得差不多再说。
至于工作间,就在院子旁边有一间闲置的空房。
这般妥善安置,蔡先生知道,纪县令是真心想做好事的,也是真心觉得他们这些匠人重要。
没留神间,蔡老头的倔脾气少了五六分,甚至对身边人道:“不急一时的,你们先去自己房间放行李,放好再过来就行。”
话是这么说,但班凯班贤还是把半成品的弹花机搬到空房里,其中不让其他人动手,之后才回去放行李。
纪楚围绕着弹花机转一圈,惊讶道:“蔡先生,这不是做得差不多了吗?”
蔡一繁却道:“还差一些,按照你说的,应该能省力,弹的范围更广才是。”
“还有这一处,弹了百下,此处必断。”
如果换更好的材料,那价格就上去了,但要是不换,非常耽误事。
而且这根竹竿需要特定的形状,做起来有些麻烦。
纪楚听着,见马典吏他们把去年的旧棉花被服拿过来了,便找了把剪刀,跟着大家一起拆线。
所用的棉线只用剪一下,那样不会浪费,这线还能用。
众人干完活,便有了近三十斤的棉花。
因为穿了一个冬天,再加上天气暖和之后收在库房里,自然而然有些霉味,棉絮坨在一起,经常使用的袖口位置,那棉花已经成死棉花,硬邦邦的。
这些用久了的棉花,跟蔡一繁那边的棉花,形成鲜明对比。
给蔡先生那十斤棉,早就蓬松得不能再蓬松了,之前实验时,只能打湿了晒干,然后再弹。
但次数多了之后,难免变得稀碎。
不过这样的棉花填充到被服里,确实又软又暖和。
而且纪楚他们去年弹的棉花,工具到底不算好,所以弹出来的棉花很快就压扁了。
蔡先生做的弹花机却不同,弹出来的棉花显然更好。
纪楚看着就喜欢。
等班凯班贤来了之后,大家立刻动工。
有了这些棉花,才能更好找到优缺点,这就不是纪楚能做的了。
他只有吩咐厨房备好茶水点心,不要累着大家。
等他去正堂处理公务,蔡先生才看了他的背影道:“竟然是表里如一的。”
跟着蔡老头做事的手下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以前也有这种情况发生。
某地官员千求万求,让他们过去帮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