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脉很广的纪县令正在拟今年的扶济单子。
去年冬日扶济的时候,已经有些迟了,今年肯定要提前。
西北的冬天很难熬。
去年他体会过,所以这份单子上的东西会更加详尽。
不止如此,还要在入冬之前,彻底检查各家的房屋。
一个是督促各家不要吝啬钱财去补救,另一方面可以找到最需要扶济的百姓。
从吃住到衣食,都要准备妥当。
期间纪楚还捉了几个趁机骗钱的小贼。
这些小贼不知道从哪听说,安丘县百姓卖油菜身上有银钱了,特来这里设骗局,全都被他捉了。
所以还要跟百姓们宣传反诈知识。
衙门的事情,若是愿意管,那就是事多如牛毛。
若不愿意管,那就是清闲衙门,全看当地官员怎么选。
现在的安丘县,显然是前者。
不过此时的安丘县衙门众人,更多了份焦躁。
说好的考课院的长官们近日就到呢?
怎么还没看到人啊。
就连教谕他三叔也没回他书信。
大家只好打起精神,赶紧把入冬前该做的给做了。
其中更焦急的,肯定还是教谕本人。
他一边忙着阅卷,一边等待三叔回信。
最后在纪楚劝慰下,让他安心处理入学考试的事,反正考课院的长官们早晚都回来,不急着一会。
说到入学考试。
教谕明显兴奋了。
二百多个学子报名考试,只选前七十。
本以为本地学生水平不高,选出来的人比之前强一些,但也不会太厉害。
可看了卷子才知道,本地是有好学生的!
只是之前被埋没了。
“看这文章写的,实在是妙啊,依照我看,明年考秀才有希望的。”
“还有这一篇,功底扎实,稍加点拨,一定可行。”
“这个,这个,天赋极高啊。”
有这样的学生在县学,何愁不能培育出几个英才。
纪楚也在看这几个人的试卷,其中一个叫张文胜的,文章确实精彩,应该是本次的第一。
“尽快出名单,他们已经等了多日了。”
九月三十考试,到现在十月初五,学生们都在等考试结果出来。
这对他们来说非常煎熬。
刚进县城的考课院众人,刚在饭馆落座,就听到有人大喊道:“求求了,让我考进县学吧。”
“有辱斯文。”其中一位长官道,“读书人这般,成何体统。”
反而更为儒雅的官员笑着道:“年轻人嘛,多些活力。”
说到这,桌子上三个人,不约而同想到另一个年轻人,纪楚。
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为首的周大人轻咳道:“是啊,年轻人,要多体谅。”
方才差点拍桌子的陈大人陈左考更道:“周大人说的是,多给年轻人机会。”
儒雅官员赶紧点头:“没错,是这样。”
不用多说,这儒雅的官员便是教谕的三叔宋大人,他为考课院考究之一,被称为宋右考。
三个人藏着心思,赶紧低头喝茶。
难啊。
想尽办法帮纪楚找补。
纪楚把安丘县管理得并不好,谁让他人脉广。
放在往年还好说。
他们这些考课院的人来走个过场,只要不是太差,就能给个上等。
但如今朝廷有令,每年的考究必须严格。
他们这些人还要微服私访给出成绩。
既然是微服私访,那所见所闻,必然是真的。
如果遇到卖儿卖女,侵占良田的惨案。
又或者看着官吏扰民昏庸,到时候怎么办?
那可没办法找补啊。
旁边书生还在继续道:“只要能考进县学,就不用吃家里的粮食了。”
店小二安慰:“不妨事,现在谁家没有余粮,你们是正经读书,只要不是贪玩误事,家里都不会责怪。”
这两句话引起官员们的注意,全都看过去。
其中宋三叔宋右考最了解情况,摸着胡子道:“看来纪楚对书生们不错,还给了这样的好处。”
劝学上进。
在哪里都没错的。
更别说在座的三人都是科举出身,对此非常满意。
宋右考为了让同僚了解情况,甚至主动问道:“什么叫考进县学,不用吃家里粮食啊,考进去之后,不是照样要依靠家里。”
“一看你们就是外乡人吧。”店小二笑道,“我们安丘县县学招生,免费吃住还管书本笔墨呢。”
什么?!
宋右考看着上司周大人,跟陈左考的表情,十分满意。
他看到侄儿宋教谕信件的时候,就是这副表情。
等其他人解释清楚,三个人齐齐点头。
他们还未讲什么,就听外面大声道:“名单出来了!”
“考试的文章也张贴出来了!说绝对公平公正!”
文章孰优孰劣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