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第125章 黄历显示,诸事不宜(1 / 1)

老叔公的手,粗糙有力,沈淮微微一动就被攥得老紧。

“老叔公,族里的心意我收下了,这些银钱你拿回去吧,大家都不容易,没必要为我一个小辈破费了。”沈淮用另一只手将钱袋放到老叔公手上。

“我下个月还要去郡城参加府试,没办法看顾家里,到时候你们帮忙搭把手就行。”

“搭把手是搭把手,车马钱是车马钱,不能混在一起。”老叔公又把钱推到沈淮手里,“在大家族里,小辈科举考中,族里都有发奖励下去,咱们族比不上他们,但也不能不表示。”

老叔公很固执,“三郎啊,这些都是族里的一片心意,你就收下吧,不然叔公回去没法交代。”

沈淮见推辞不了,只好接过,“那就多谢叔公和族里的叔伯们了。”

“这才对嘛。”老叔公露出满意的笑容,他拍了拍沈淮的肩道,“下个月府试,我们等你的好消息哈。”

“借叔公吉言,府试一定会顺利的。”

散场后,沈淮当着家人的面,把钱倒出来。

里面有铜板,也有碎银子。

全部加起来,将近二两银子。

沈氏一族,总共就二十来户,能凑够二两银子,平均每户凑一百文,不算少了。

“哟嚯!”林氏一脸意外,“族里这次够大方的啊。”

“不是族里大方,而是那些叔公人老成精。”沈七刀见怪不怪的说道,“三郎十三岁就是县案首,只要不长歪,迟早会考上秀才。

我们大夏的秀才,能免五十亩田税,而我们家现在只有十六亩田,你自己想想就明白了。”

林氏吐槽,“我就说嘛,大家怎么突然大方起来了,原来是打这主意。”

“那些叔公精着呢。”沈继业把钱装进袋子里,“收着吧,等你考中秀才,爹就叫族里修族谱,到时候咱们家要单开一页。”

沈氏祖辈,都是老实巴交的泥腿子,大字不识一个,所以族里并没有族谱,也没有宗祠,只有清明时节,几个年长的叔公轮流主持祭祖之外,很少有家族活动。

穷啊,做多花多。

即便后来沈家种了桐油果树,条件改善了一些,他们也没叫沈家多出钱,也没有眼红。

该怎么往来还是怎么往来。

总体来说,沈氏一族还是挺团结的,不然几位叔公也凑不到二两银子。

“爷爷,爹,夫子那边送什么?”沈淮一脸正色的看着两位长辈,“这些年,小魏夫子尽心尽责,又无偿把自己珍藏的书籍供我阅读,这份恩情,已经超出了夫子对学生的职责。

还有府试,也是他带我们去报名的。”

沈继业问,“哪天回学堂?”

“后天。”

小魏夫子给他们放两天假,说要劳逸结合。

“前几天,我在墨书斋买了两套文房,品质都是上乘的,匀一套给小魏夫子正好合适,再送两坛我们自酿的白酒,几罐腐乳就差不多了。”

沈继业说道,“县试才第一关,后面还有府试和院试,不宜高调,等你考中秀才,我们再准备大礼也不迟。”

王家他们肯定也会送。

要是一起送太多,他怕小魏夫子不收。

初五这天,沈淮回了学堂。

沈继业则是拐道去了宅里,当面感谢小魏夫子。

小魏夫子见都是吃的,没有拒绝,还主动跟沈继业说府试的事情。

等沈继业离开了,他才发现,除了吃的,还有一套文房四宝压在食盒下方。

笔是狼嚎;墨是品质良好的烟松墨;纸是制作精良的笺纸;还有镇纸。

除此之外,还有两锭五两的白银。

小魏夫子看到这些,不禁笑了笑,随后将狼嚎转送给魏夫子,还说是沈淮孝敬的,魏夫子听了之后高兴不已,当场就试了狼嚎的手感。

初七,府试的通知下来了,定在四月初八。

八字,看着挺吉利的,可是跟四凑在一起,就有点讳莫如深了。

王宇川因此还特意翻看了黄历。

不看还好,一看他就‘嚱咯’的叫了起来,“有没有搞错啊,四月初八那天,黄历上居然显示诸事不宜。”

“不是吧,诸事不宜,这么巧?”陈观压根不信,凑上去一看,黄历上白纸黑里写着‘诸事不宜’四个大字。

他觉得天都要塌了,“这日子,到底是谁选的呀。”

魏渠和陶行简见状,瞬间不淡定了。

他们对这个颇为忌讳,只有沈淮镇定自若,还大胆的猜测道,“你们有没有想过,考官为何会选这个日子?”

这个时代的人,是信这种东西的。

皇帝登基,家族祭祀,官员上任,门店开业等,都需要看日子。

府试第一天能挑中‘诸事不宜’的日子,很说明问题。

“为什么?”魏渠不解。

“对啊,考官为什么要挑这种日子啊。”王宇川也不理解,“参加府试的人,都是各县前二十名,难道是想看谁运气好不成?”

“有可能。”沈淮赞同的点头道,“科举,靠的不仅是实力,还有运气,运气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是真实存在的。

如果两个人的实力相当,那么运气好的人,肯定能笑到最后。”

“那我要凉了。”王宇川身子往后一靠,“我从小到大,就没在路上捡到过一枚铜板。”

“这个好像跟运气没关系吧?”魏渠发出疑问,“没捡到钱,只能说明你走的那段路周围,都是穷光蛋。”

王宇川听言,竟然无言以对。

沈淮却忍不住笑出了声,“大家要是担心这个,我们去郡城报名的时候,可以去附近的寺庙求个转运符,改改运道。”

小伙们听言,眸色一亮,纷纷赞同。

当晚,沈淮归家收拾行囊,顺道跟家里要银子。

此行去郡城,除了乘船的费用,还要准备伙食费和租院子的费用。

他们家的银子,七成是林氏保管。

沈继业和黄氏管三成。

“奶奶,住客栈太吵了,所以我们要提前租个小院子,郡城那边物价比县城高,你跟娘给我多备一点铜板和碎银子。”饭桌上,沈淮公开说道。

“你第一次出远门,肯定要多带点银子,放心,我跟你娘会给你准备好的。”

林氏刚说完,黄氏就接话,“铜板和碎银子要分开藏起来,不然很容易被人盯上。”

喜欢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