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部分读者反映本书设定有问题,所以我先把部分人捋不清楚的设定摆在前面,觉得没必要提前了解的读者可以直接看正文。】
【为了这本书,我光是细纲就弄了快十万字,真的很用心,大家可以多看会儿、多品品再说,不要人云亦云。】
【第一,本书世界设定很大,有七界以及四十九处类似小世界的洞天福地,打从有天地以来,便有气运在累积,当气运累积到一定程度,又恰好赶上有人证道,气运便会流向这个人,得到天地气运加持后,这个人会变得非同一般的强,但他还是会死,因为时代会终结。若是时间不凑巧,达到峰值的气运无处宣泄,便会溢出,由天下众生分润。】
【第二,七界各有一个证道名额,七个证道时代都是以十万年为限,彼此相接但不相交,如果他在时代刚开始的时候证道,那他能再活十万年,如果是五万年才证道,就再活五万年。】
【第三,道尊是开天辟地以来第一个证道的第十境高手,她的道是大道万千,无所不包,之后传道,功成而不居,类似留下道德经、定鼎道之法统的老子,所以她的证道神器是九尊各有所用的鼎。】
【第四,证道神器是证道之人的道的体现,所以也会得到气运加持,就好像物理学家发现一条公式,这条公式会被奉为真理,物理学家会死,但这条公式不会,所以主角穿越成道尊的证道神器之一的紫鼎后可以永生不老,相当于卡了个bug。】
【但因为他是后世的人族灵魂穿越,所以他本身也影响了紫鼎的部分特性,修炼同样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包括某位读者吐槽的淬骨、煅筋。说白了,他的身体根基虽然配置拉满,但本身并没有修为和战斗力,就好像孙悟空也要拜师菩提老祖才能闹天宫、闹地府。金手指方面,他具备唯一的长生不老体,且五行齐全,修炼神速,同时拥有一个时停且储存空间天下第一大的紫鼎空间(我个人真没觉得紫鼎空间这个设定很low)。】
【顺便一提,某位读者觉得道尊炼制的紫鼎没有杂质,所以主角化形过程中不需要淬骨、煅筋这些步骤,按理说确实是这样,但问题是修炼的过程并不只是字面意义上的打坐,同时还需要接引灵气伐骨洗髓,就好像一台手机突然连上了无线网,那自然可以打游戏看小说了。所以我才说得到功法,开始修炼,是他化形的可选择方式之一。】
————————————
“长生真是世上最美妙的事情。”
篱笆围成的小院里,诸葛玄一手拿书,一手背在身后,抬头看着被秋风吹落的枯黄梧桐叶,淡淡笑道。
诸葛玄是他上一世的名字。
这一世的他是一尊鼎。
鼎名紫鼎,乃太皇九鼎之一,蒙尘状态仅高三尺,四足双耳,看起来像是紫铜打造。
在封侯书生的书评区扣了个‘666’后,他就穿越成了紫鼎。
太皇九鼎是道尊证道之物,象征其对大道包罗万象之领悟,得天地气运而升格成传世神器,具备永恒的特性,故诸葛玄一穿越就是永生体质。
道尊香消玉殒后,遗留的九鼎因种种动乱而失落各地,渐渐不为人所知。
紫鼎之所以出现在大悟寺院子里,被当做插高香的香炉使用,纯属巧合。
刚穿越时,诸葛玄是在一个摊贩手上,跟一堆做旧的所谓古董一起售卖。
决定重建大悟寺并定居的老和尚和小和尚一眼相中他,就把他买了回来。
九鼎虽是一套法宝,却也各有特性,就好像大道在不同领域的不同体现。
紫鼎明面上的特性是储物,也就是空间,实际上是不朽,也就是时间。
虽然力分则弱,紫鼎只是九鼎之一,但依旧强于其余八鼎之外的世间所有法宝。
单就储物空间大小而言,得天地气运加持的它是绝对的第一。
而时间特性能让储物空间里的东西始终保持原样,哪怕地老天荒。
因为这一特性,他不仅可以永生,还永远不会老。哪怕其它八鼎同样被人穿越,或是自主化形,也还是差他一些。
毕竟老的太狠,却死不掉,反而是一种折磨。
上一个拥有紫鼎的似乎是个立志封侯的书生,储物空间被他放了许多书。
诸葛玄对这个世界的初始了解便源于这些书。
这些书的存在,也让意识只能在紫鼎方圆三尺内活动的他不至于无聊,甚至感到惬意。
无需忧虑生死,甚至不会饥饿,拥有万千藏书,像是世间过客,又实打实见证着,啧啧。
除了需要等待时机化成人形,诸葛玄心无挂碍。
“其他那些扣666的读者们又正经历着怎样的遭遇呢?真让人好奇。”收回目光,诸葛玄喃喃道。
“狮虎狮虎,你再给我讲个故事吧。”梧桐树下,百灵鸟一般的童音响起。
诸葛玄笑了。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个小和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们在干什么?
在讲故事。
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
……
日子一天一天过。
梧桐树的叶子绿了黄,黄了绿。
扫落叶的小和尚一开始还没有笤帚高,扫着扫着他就长大了。
大多数时候,小和尚都在老和尚的教授下背诵、理解诸佛经。
老和尚的教室不在别处,就在距离诸葛玄不远处的凉亭里,无论春夏秋冬。
这方世界不乏修行者,但老和尚和小和尚都只是普通和尚,根本看不见他。
佛经看似枯燥,实则真听进去的话,也蛮有趣。
诸葛玄偶尔也会跟着听讲。
除了老和尚和小和尚,诸葛玄隔三差五也会看到其他人。
大悟寺所在的山没有名字,山脚下的镇子则叫李家镇。
李家镇的百姓都很朴实,拎着一斤大米白面或一小罐蜂蜜、一块豆腐,就敢求佛祖保佑自己发财致富,阖家平安。
小和尚经常背地里笑话他们痴心妄想。
老和尚却道此乃人之常情,不必苛责。
非但不苛责,老和尚甚至不会带小和尚下山去化斋,生怕给香客增添负担。
来这儿的第一年,他们自己开垦了田地菜园,倒也吃喝不愁。
逢年过节,也会有城里的达官显贵过来郊游。
路过大悟寺时,他们中有些人会进去上炷香。
大多数人则不相信这荒山野庙的佛能有什么佛力,只在外头等着。
进寺上香的人中,大多也不会真的进殿给佛祖磕头烧香。
他们只花钱从小和尚那儿买一柱高香,点燃后站在院子里朝着佛像三鞠躬,插入诸葛玄的‘肚子’便算了事。
人情种种,可见一斑。
老和尚见了,但笑不语。
小和尚见了,暗暗腹诽。
诸葛玄见了,感觉蛮有意思,甚至想跟香客搭话,问问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可惜他们也只看得见他的本体。
又是一个黄昏。
下山去买豆腐的小和尚蹦蹦跳跳进了院子。
放下豆腐他便嚷开了:“师父,豆腐涨价了,要两文钱一块儿。”
坐在梧桐树下打坐的老和尚悠悠叹了口气:“这可不是个好兆头,世道要乱了啊。”
年仅十四岁的小和尚无法理解师父的话,天真的说道:“会不会只是豆腐西施想多收点钱?听说她儿子要考乡试了。”
据诸葛玄十年来光明正大的偷听所知,这个世界也有科举考试,并且和前世历史上的明清时期一样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过了乡试便是举人,具备做官资格。
要考乡试,需要去省里,来回路费、住宿、考费等可想而知不是个小数,对于豆腐西施这种独自养大儿子的寡妇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
豆腐西施是个勤勤恳恳的妇人,同时也是一个不信神佛的人。
她从没来过大悟寺。
诸葛玄却久闻她的大名。
十二岁那年,小和尚照常被师父吩咐去山下买豆腐。
豆腐倒是买回来了,可小和尚的心却没有一起回来。
一起被他落在豆腐西施那里的还有本该找零的七十九个铜钱。
注意到徒弟通红的脸和闪躲眼神,老和尚哈哈一笑,什么也没说。
转天,老和尚说他要做身衣服,让小和尚去镇上李家布庄买点布。
小和尚心不在焉的去了,回来时脸再次红通通的。
老和尚问他李家布庄的老板娘好看吗?
小和尚不会撒谎,说很好看。
老和尚又问他是不是比豆腐西施好看?
小和尚虽然本能觉得喜新厌旧不好,但还是诚实点头。
老和尚这才讲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
小和尚幡然醒悟。
打那之后,豆腐西施就有了一个豆腐西施的外号。
老和尚亲自起的。
他们以为这个外号只有他们知道。
其实诸葛玄也知道。
“这小子如今居然也能平静喊出豆腐西施这四个字,看来真是看破了情关。”
“亏我一直想着以后化形了去看看豆腐西施到底长什么样。”
“论长情,你还不如我一个铁石心肠的鼎。”
这天之后,小和尚依旧经常被老和尚派下山买东西。
每次回来,小和尚都会抱怨东西又涨价了。
而老和尚脸上的哀愁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诸葛玄看得出来,久经世事的老和尚应该是预料到了什么。
两年后。
十六岁的小和尚刚从山下回来便直冲厨房。
用瓢从水缸里舀了一瓢水,小和尚‘咕嘟咕嘟’喝了个精光,这才对正在摊杂粮饼子的师父道:“师父,一块豆腐涨到十文钱了。”
老和尚叹了口气,没有应声。
诸葛玄也听见了小和尚的话。
“小和尚买的一直是水豆腐,水豆腐里一大半都是水,怎么会卖到这个价格?”
“是因为这两年黄豆产量低?还是因为物价飞涨?”
两个月后,一群涌上山的香客给了诸葛玄答案。
喜欢长生路漫漫,吾上下求索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长生路漫漫,吾上下求索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