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82章(1 / 2)

(' 秋儿说这些的时候满怀憧憬,眼睛散发着亮光。

她要把和乐小灶做成应天府最大最好的快捷饭肆,做大做强,让姑娘和自己都过上吃香喝辣的好日子。

秋儿壮志踌躇,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做得到。

两人在屋里面转了一圈,直到瓦匠回来,三人才退了出去,回到本家。

坐下后,秋儿明显还有许多话想说,她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小槐端着茶水上前,秋儿才端庄了一会儿。

许栀和倒茶放在她面前,笑着说:“先坐下喝一口茶水。”

秋儿说:“姑娘,我还想带你们去看院子。小升是跟着老人一路流浪过来,瘦猴也不是应天府本地人,翠雁娘亲又生了弟弟,现在家中拥挤,我便在后面的民居盘了三间屋子。要是姑娘不嫌弃,晚间时候我搬两床被褥出来,不过要劳累姑娘和方梨姐姐挤一挤。”

说完,她又觉得不是很妥当,那三间屋子狭小,姑娘住里面,会不会觉得拥挤?

要不还是去应天府的府前大街寻一家客栈吧,宽敞,还有人随时待命伺候,她现在的银钱虽然不宽裕,但也不至于过得太拮据。

“这些稍后再商议,”许栀和比了个手势,示意秋儿稍安勿躁,她拉着秋儿往旁边走了走,压低声音询问,“对面那间铺子是盘下来?还是买下来?”

秋儿实话实说:“回禀姑娘,是买下来……可惜奴婢的银钱不够,只付了一半,还差五百两没有结清,每拖延一个月,要多付五两银子。”

五百两,许栀和能出得起这笔钱,不过她并没有带在身上。

现在的货币不同于后世的线上交易或者轻薄方便携带的纸笔,大多是铜子、银子乃至于金子,五百两银子也有四十斤重了。

不过大抵也就是在大宋的初期,形成了最早的官府认证的货币——交子。许栀和的历史知识早就随着高考结束一道送还给了历史老师,她不太清楚具体出现的年份……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纸币的出现。

那时候,该多方便啊!

许栀和微微沉吟,招呼来站在门口磕瓜子的良吉,压低声音在他耳边说话。

良吉的面色变化十分精彩,从一开始略带不情愿,到后面的震惊,最后拍着胸膛说:“大娘子,你只管放心。”

一开始听到又要回去,良吉下意识地有些排斥,虽然汴京和应天府离得近,但是一路上坐着马车,屁股都坐裂开了。听到是回去拿五百两白银,他的一双眼睛睁得圆溜溜的。

能得到大娘子的全然信任,区区连轴转算什么?良吉神清气爽地想,现在别说只是在汴京城和应天府来往,即便叫他坐马车来往与汴京与太平州,他也没有半句怨言。

这都是为了大娘子,才不是他好奇五百两的白银是多少份量,绝对不是。

秋儿在旁边听着许栀和的吩咐,脸上有些触动。她本以为姑娘会觉得自己只能出得起一半银钱的时候就买下铺子是草率之举,没想到姑娘一句指责和埋怨都没有,甚至出手帮自己兜底。

而且姑娘现在能出手就拿出五百两,看起来赚到的银两并不比她逊色。

和她不相同,她至少有铺子,可姑娘当时什么都没有,连房子的赁资都险些出不起。

比起她,姑娘才是真正的白手起家。秋儿思及此,心底的快乐越发明显:能陪在姑娘身边,与姑娘携手并进,真好!

她像初见时候一般认真地看着许栀和,看着她神色认真和良吉说话,又看到她笑靥如花,仿佛松了一口气。

等良吉离开,许栀和才说:“秋儿你是不知道,马行街上的一家铺子,一年光是赁资就需要八百两。”

秋儿张大了嘴巴,一双瞳孔之中满是震惊,半响,她突然走到柜前,找小槐要了白纸和笔。

许栀和托着下巴看着秋儿的举动,见她一脸苦大仇深,有意缓合气氛:“是不是被吓坏了?——所以啊,能花一千两就在应天府买到这样的铺子,可是赚大发了。”

秋儿好像在听她说话,又好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她在纸上一阵捣腾,半响,抬起眼睛,满是笑意:“姑娘,明年三月,我就能去你身边了!”

一年的赁资,和应天府经营的本金,她再攒八九个月,就能攒出来了。

她脸上的笑意太过于无忧无虑、太过于直白炽烈,许栀和微微怔愣,才反应过来她说了什么。

原来不是被赁资吓退了啊。

秋儿欢呼一声,站起身抱在了许栀和的肩上,她的身量在同龄人中依旧娇小,但是身上却无端带着一股莫大的力量。

许栀和在贴近她的刹那,也会被她身上的蓬勃鲜活所感染。

她伸手摸了摸秋儿的脊背,轻轻地笑着:“三月,又是一个杏花飘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