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43章(2 / 2)

这还差不多。方梨立刻转闷为笑,忽然,晃眼的光线一闪而过,她刚抬头,就看见灯光下熠熠生辉的碧玉簪子。

许栀和的发饰不多,这样好的碧玉簪在浓密的墨发中很显眼。

她笑了笑,“姑娘和姑爷出门一趟辛苦,可要准备些夜宵?”

许栀和:“中秋夜里,就不必忙了。今日不是买了糕点吗?大家一起分食了。”

方梨应了一声,出去将月团、各色糕点带了回来。京城的糕点精致,价格也不菲,光是手中这一小碟,就需要五百文。

不过模样精致,模具用的是蟾宫折桂,上面还印着小小的字:芳。

御芳斋。

御芳斋本来叫作留芳斋,后来先帝沈贵妃入了皇宫,还时常怀念留芳斋糕饼味道,便遣了大内内监出来采买。

沈贵妃为大宋开国功臣沈伦的孙女,当时沈伦位列宰相,为国家殚精竭虑,其孙女沈贵妃在后宫从良家子层层晋封,深受真宗敬重,听闻贵妃爱尝此糕点,真宗特意赐名“御芳斋”。

一碟糕点八个,每个人拿了一个后还剩三个,方梨捏着属于自己的一块糕点,小心翼翼地用牙尖咬了一口下来,混着桂花、甜酒的香气瞬间在舌尖迸发,甜而不腻,清而不熏,她眯了眯眼睛。

真好吃,怪不得卖的这么贵都一堆人抢着要。

许栀和比她淡定一些,吃完,将盘中剩下三个中的两个分给了秋儿与方梨。

两人是女眷,且年岁不大,陈允渡和良吉都没什么别的反应。

最后一个娘子自己留着,刚刚好。

几乎所有人都默认为会这样分配的时候,许栀和忽然拿起糕点,放在了陈允渡的掌心。

金黄色的糕点落在他瓷白色的掌心中,像是长空升起一抹暖阳。

方梨呆了呆,“姑娘,你不喜欢吃吗?”

她记得姑娘很喜欢甜而不腻的糕点啊!

许栀和:“喜欢啊。”

她喜欢和她想分给陈允渡,又并不矛盾。

方梨僵硬了片刻,这还是自家姑娘吗?她迟钝又果决地将一整块糕点塞入口中,拉着秋儿赶紧走了。

良吉落后一步,也忙不迭跑了出去。

陈允渡的目光依旧流连在小小的一块糕点上,见许栀和望着几人的背影发笑,有些无奈地笑:“我又不是小孩子了。”

许栀和也说不清自己刚刚怎么会突然幼稚地看着方梨,听到陈允渡的话,她笑着晃了晃自己的脑袋,轻声道:“你也可以是。”

她的声音很轻,陈允渡没听清。

“什么?”

许栀和摇了摇头,“官人要是过意不去,不如金榜题名后,每日为我带糕点回来,我不爱吃太甜的,也不爱吃碎粉多的,最好甜而清润,口齿生香的那种。”

陈允渡对糕点的研究不多,听到许栀和的话,他先默默记了下来,同时在心中补充了关于栀和喜恶的第三点。

喜欢甜而不腻的糕点。

许栀和说完,站起身,拿着一杯冷掉的茶水,走到架子边上。

院子太小,没有足够的位置栽种一棵桂花,她退而求其次,买了一束桂花放在瓶中……卖花的花贩说,时常在花枝上洒点水,可以让花谢更慢一些。

许栀和指尖沾了水,均匀地洒在花枝上。

直到叶面上的水珠不堪其重,汇聚成一滴从叶尖上滴落,许栀和才罢了手,她将茶杯重新放在桌上,望着半陷在暖色烛火下的陈允渡,呼吸窒了窒。

烛火在他背后温柔的倾落,镀上一层暖融融的光影。

许栀和摁住自己快要即将破土而出的不舍,故作平静地坐在他的对面,“过完中秋,我明日便要陪秋儿去应天府了。她年纪小,一个人过去我不放心。”

这件事不是许栀和第一次提及,陈允渡心中有数,他回望着许栀和,温声道:“带上良吉。”

她不放心秋儿的安危,同理,他也会牵挂她。

许栀和眉眼弯弯,没拒绝陈允渡的好意。

陈允渡从小自律,不需要小厮在旁边亦步亦趋地伺候,后来和他一样准备考取功名的同窗都顺从了家中的意思,要专人帮自己洗漱洗衣,仿佛一双手除了拿书握笔再也做不得其他事,但陈允渡即便有了良吉可供差遣,却依旧习惯自己亲历亲为。

从某种程度上,良吉更像是来帮许栀和打下手的。

*

翌日一早,卯时刚到,许栀和就睁开了双眼。

从汴京到应天府坐马车即可出行,一趟要不了一日功夫,按理说,她不必急切地像等待官渡一样算着时间掐着点。

她想要再睡一会儿,可是闭上眼,却已经没了困意,她躺了一会儿,从床上爬了出来,穿好衣服。

许栀和出来的时候,正好与刚穿戴完毕的方梨和秋儿迎面撞上。

方梨的脸上有些红,谁家伺候人的丫鬟这个时辰才起身?可是姑爷醒得早,又不需要人在旁边服侍,姑娘起得晚,她和秋儿渐渐越起越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