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31章(2 / 2)

汤娘子见她困得几乎睁不开眼,筱然乐了,走到她的身边坐下,细细打量着她的面容,“怎么困成这样?”

许栀和顺势靠在汤娘子的怀中,语气嗔怪:“还不是方梨!偏叫我试了嫁衣再睡……”

方梨面对许栀和能振振有词,要求做到尽善尽美,但看向目光如水的汤娘子,却低头红了脸。

事实上,这件嫁衣半个月前就已经绣完,当时姑娘兴致勃勃试穿,满口称赞。而后她自己越发挑剔,些许点缀也错不得。时常灵机一动,拿针修改,也不管姑娘当时困否,直接拉着拽着叫人起来。

许栀和抱着汤昭云的腰软声撒娇道:“我知方梨是为了我好,但是我真的困得不行了,还请小舅母为我劝劝她罢。”

汤昭云眼含笑意朝着方梨望过去,“姑娘的嫁衣重要,气色就不重要了吗?……随她休息吧。”

方梨听了汤昭云的问话,脸泛着红,“奴婢知道了。”

许栀和如愿以偿躺在床上。模糊间听到一些细碎的碰撞声响,紧接着便是两人的小声絮语……’

意识越发昏沉。

……

第二日醒来的时候,窗外天光已然大亮。

她睁开双眼,和方梨的视线对上。后者双手托着下巴,见她醒来,顾不得打招呼,立刻拎了裙摆去找汤娘子。

片刻后,又折返回来,手中多了一盆温热的清水。服侍许栀和梳洗完毕后,将昨夜许栀和朦胧间听到的声响来源端了出来——汤昭云给她准备了一套首饰。

近来大娘子心绪不佳,听说四姑娘归宁当日她发了好大一通火气——听说是直冲着邓良玉去的。外头的洒扫只依稀听见诸如“作假”、“糊弄”之类的词汇,便看见孙妈妈走出来赶人。

后来许玉颜眼眶一片红地从大娘子房中出来,邓家郎君紧随其后,中间隔了四五步距离。

许栀和茶余饭后听方梨说过几嘴,却并不如她一般关心,大娘子既然诚心想隐瞒下来,必然是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何必这个时候眼巴巴地凑上门去寻她的晦气。

只不过当时的首饰尚未备齐,只准备了几根银簪,木梳篦和红缨小坠都不曾准备。汤娘子这套首饰送的颇为及时。

汤昭云用温水净过手,用帕子擦干后,一点点在许栀和的脸上描画妆容,她皮肤白皙柔滑,汤昭云爱不释手,花钿还未勾画完整,便忍不住伸手掐了掐她的脸,“栀和皮肤光洁,就好似那剥了皮的鸡子。”

许栀和被她挠得有些痒,忍不住笑了出声,然后与汤昭云说了牛乳敷面的法子,“小舅母若是信我,不妨回家试试?”

汤昭云笑着点头,伸手在许栀和脑袋上轻轻一点,“哪来怎么多鬼灵精的主意”,说完,又将她浓密顺长的墨发盘成简单的同心髻,两边对称坠上银簪红缨挂坠,小巧的流苏微微颤动。

再将方梨精心缝制的嫁衣穿在身上,汤昭云目光亮了亮,然后对身旁看花了眼的方梨道:“你们姑娘合该穿亮色的衣裳,是不是?”

方梨重重地点头,望着许栀和一身大红的嫁衣,梳着整齐精细的发髻,忽然眼眶一阵酸涩。

她是一路看着姑娘走来的,姑娘现在的一切,全然没有家里的筹谋,这条路有多难,她看在眼底。

一颗泪珠不自觉从眼眶掉落,叫许栀和有些紧张地看着她:“好方梨,你哭什么?”

方梨看着许栀和关切的双眼,鼻尖酸胀难忍,她知道明日就是姑娘的好日子,吉祥喜庆,不能哭,可是她就是忍不住。

汤昭云望着主仆两人手牵着手,心底也颇为感慨,“方梨这是喜极而泣。”

方梨说不出话,只能喃喃地点头。

……

晚间时候,张弗庸的车马来了。

他来归来,还带了一箱衣裳、一箱布匹作为添妆。进了门后,肃着一张脸。迎客的小厮瞅着他低沉着一张脸,连忙含着笑招呼道:“张家舅少爷来了,奴才这就去请老爷过来。”

小厮腿脚麻利,不一会儿,就把正在守着八郎的许县令请了过来。

许县令喜得八子,脸上容光焕发,看到张弗庸的身影,又想起陈允渡拿出的帖子,脸上的笑意更真切了些。

他要好生炫耀一番,让张弗庸知晓他给三丫头找了一门好亲事!

张弗庸虚虚朝着自己“名义上的姐夫”拱了拱手,板着一脸不苟言笑。

院中人多眼杂,许县令怕被底下来往的仆役知晓事情,先将张弗庸请到了书房。

张弗庸望着许县令,面色沉沉,“你若是再精挑细选一番,哪就非这门亲事不可?栀和虽然不及你哪三个女儿金贵,却也是府上的姑娘,你这当爹的,心也忒偏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