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养父还在的时候,他跟着养父去过那正阳楼吃过一回,那蟹产自胜芳镇,别提有多美。
赖六子摆摆手,“我自个儿去,阿野留在这里帮忙。”
忙活了许久,姜榆数了数鱼,总共二十五条。
家里还有一条鱼,最多养到今天,再长时间可就养不住了。
从发现姜榆随身带帕子开始,他也跟着养成了这个习惯。
还指着他帮忙搬东西呢。
话音落下,便瞧见了赖六子的身影。
姜野惊讶道:“这么多?”
不等赖六子继续回忆,贺庭岳已经带着姜榆姐弟俩过去。
赖六子已经捡了满满一蛇皮袋,他不怕被螃蟹夹,一捡一个着。
“媳妇儿,你去看着那些鱼,我们来捡。”
“好吧。”
她看了一眼时间,已经一点多了。
赖六子笃定:“肯定来了,我们直接把东西送到公社那边。这螃蟹估计卖不完,嫂子你和岳哥装回去一些。”
赖六子自得一笑,拍拍胸脯。
多少人之前就找过他买肉,奈何市场买不到的东西,在他这里也买不到。
他们便和城里那些板儿爷一样,推着东西往公社去。
“嫂子!”
铁牛憨憨笑着,朝贺庭岳伸出手。
贺庭岳伸手握了下,“你这拖拉机从哪儿借的?”
租拖拉机可不便宜,就他租这么一会儿,要五块钱呢。
可真到了要用拖拉机的时候,再贵都得租,好些人有钱还租不到。
他们不跟着一道走,省得惹人注目。
“一身的鱼腥味,回去我肯定要先洗澡。”姜榆自己都嫌弃了。
姜榆闭着眼嘟囔:“说好留着晚上喊姨婆过来吃饭的。”
姚香玲注重养生,几乎茹素,再留着鱼头做个清淡的鱼头汤她肯定喜欢。
下车后,张大英追了上来。
姜榆回过头,扬起笑话。
张大英开门见山:“你们手里有鱼?”
张大英笑了声,“你身上那鱼腥味,说不是去捉鱼我都不信。”
“你要是有,匀我一条呗,我家三个小崽子,正是能吃的时候,都多久没见荤腥了。”
她家三个孩子也一样,当爸妈的除了挣钱,便只能想方设法弄吃的,给他们补补。
张大英一听有十斤重,别提有多高兴。
“行,姐谢谢你了!”
张大英一听,立马歇了要告诉其他人的心。
告别了姜榆和贺庭岳,她和张师傅说了声,便马不停蹄骑着自行车去大新胡同。
“姜榆嫂子介绍过来的?”
听到她张口就喊出了“铁牛”的名字,赖六子便信她了。
张大英知道市面上的鱼价,现在肉难买,四毛一斤不算贵了。
赖六子算了下,既然要去姜榆家里吃饭,得留两条鱼带过去
“可以,你挑,我拿个袋子给你装。”
张大英挑了两条,一上称,加起来有二十四斤六两。
“你这儿还有螃蟹呢?喝!个头真大呀!”
短短时间,赖六子已经把螃蟹卖出两袋。
“一毛五一斤,嫂子要不?”
“要,给我挑十个。”
赖六子给她捡了十个,刚好四斤。
“得嘞,您慢走。”赖六子揣好钱,送人出去。
他和铁牛两个生面孔出现的时候,大家纷纷看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