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39章 感谢信
等到,老人回到家中,屋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家人早已得知老人在外面突发疾病的消息,此刻都围拢过来,眼神中满是担忧与关切。
老人瞧见众人的模样,心里明白他们在担心什么,不禁瞪了瞪身旁的警卫员,那眼神里既有嗔怪,又带着几分无奈。
警卫员感受到老人的目光,像是做了错事的孩子,头立刻低了下去,眼睛死死地盯着地面,仿佛地上真有什么东西能将他的注意力完全吸引住一般。
老人看着警卫员这副模样,叹了口气,说道:“我现在不是好好的,没什么事吗?”
接着,他的语气变得柔和起来,带着一丝庆幸,“不过也真是运气好,当时刚好益民在旁边,不然啊,我这次可能真的就挺不过去了。”
家人听到这话,原本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些,同时也对老人口中的“益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老人的儿子忍不住问道:“爸,这个益民是谁啊?听您这意思,难道他是个神医?”
老人笑了笑,摆了摆手说:“他可不是什么神医,就是个在钢铁厂工作的年轻人,心地善良,关键时刻帮了大忙。”
儿媳在一旁接着问:“那您怎么不请他回来吃顿饭,好好感谢感谢人家呢?”
老人思索片刻,回答道:“下次吧,下次有机会一定请他来家里坐坐。”
老人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一直在琢磨着该如何好好感谢周益民。
他深知周益民救他并非为了名利,但这份救命之恩不能不报。
思索良久,老人的目光落在了墙上挂着的一面锦旗上,那是曾经别人为感谢他赠送的。
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主意——写一封感谢信,再送一面锦旗,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老人转头对警卫员说道:“我想写封感谢信,再准备一面锦旗送给益民。你帮我安排一下。”
警卫员立刻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坚定地说:“首长,您放心,绝对完成任务!”
老人随后亲自坐到书桌前,拿起笔,一笔一划地开始写感谢信。
他的眼神专注而认真,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对周益民深深的感激之情。
老人写完后,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将信交给警卫员,叮嘱道:“明天你亲自把这个送到钢铁厂去,一定要交到胡厂长的手上。”
为了这封感谢信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肯定是要交到胡厂长的手里。
毕竟级别太低的话,根本就不知道老人家的身份,估计只会当做一封普通的感谢信对待而已。
很快,第二天来临。警卫员黄建辉一大早就按照老人的吩咐,来到了钢铁厂。
他身着整洁的军装,步伐有力地走到厂门口。
门卫见有军人来访,立刻精神一振,挺直了腰杆。黄建辉走上前,出示了自己的证件。
门卫看到证件后,眼中闪过一丝敬意,立刻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他也是退伍军人,对军人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黄建辉微笑着回礼,然后礼貌地问道:“同志,请问你们厂长办公室怎么走?我有点事情需要找他。”
门卫见对方态度和蔼,心中好感倍增,连忙说道:“同志,您稍等一下,我派个人带您过去。”
说着,他转身叫来了一个年轻的工人,吩咐道:“你带这位同志去厂长办公室。”
年轻工人点头应道,然后走到黄建辉面前,说道:“同志,跟我来吧。”
黄建辉跟着他,一路穿过厂区。
厂区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很快,他们来到了办公楼前,又沿着楼梯来到了胡厂长的办公室门口。
门卫带着歉意说道:“同志,我只能带你到这里了。”
黄建辉连忙感谢道:“同志,太感谢你了。”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递了过去。
门卫一开始推辞着不想收,他知道纪律规定不能随便收受礼品。
但当他看到香烟的包装时,不禁吃了一惊,这竟然是特供烟。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种烟极为罕见。
门卫心中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能抵挡得住诱惑,红着脸收下了烟。
黄建辉整理了一下军装,上前敲了敲门。
屋内传来胡厂长沉稳的声音:“进来!”
黄建辉推开门,走了进去。
胡厂长正埋头处理文件,听到开门声,抬起头来。
看到黄建辉的瞬间,他觉得眼前这人有些眼熟,可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他打量着黄建辉,心里判断,眼前这名中年人,肯定不是钢铁厂的员工,因为他没有穿工服。
胡厂长站起身来,礼貌地问道:“同志,你是?”
黄建辉立正站好,自我介绍道:“我叫黄建辉,是一名警卫员。”
说完,他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从包里拿出老人亲自写的感谢信,双手递了过去。
胡厂长接过信,心中满是疑惑,不过还是礼貌地请黄建辉坐下。
他缓缓打开信,刚看了几行,脸上的表情就发生了变化。
他的眼睛越睁越大,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随后猛地站起身来,心中暗暗感慨:周益民这小子还真是走了大运,去钓个鱼都能救到祁老!
祁老在业内可是德高望重的人物,他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就算是自己的领导在祈老面前,只有站着听训的份上。
胡厂长强压下心中的震惊,连忙关心地问道:“黄建辉同志,祁老没事吧?”
黄建辉如实回答道:“首长已经没事了,身体正在恢复中。这次我来,就是代表首长向周益民同志表达感谢的。”
说着,他又将那面精心制作的锦旗递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