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元年的长安城,残雪尚未消融,大明宫含元殿内却涌动着炽热的革新气息。唐德宗李适身着素色常服,指尖反复摩挲着案头《贞观政要》泛黄的书页。
窗外寒风呼啸,殿内炭火噼啪作响,映照得这位新登基的帝王面容坚毅——他决心要成为像太宗皇帝那样的明君,一扫安史之乱后积贫积弱的颓势。
李适的执政理想,深深植根于动荡的成长岁月。十四岁那年,叛军铁骑踏破潼关,少年皇子随祖父玄宗仓皇西逃。马嵬坡前,他亲眼目睹禁军哗变,杨国忠身首异处;流亡途中,他见过百姓啃食树皮充饥的惨状。
及至即位,他仍对宦官鱼朝恩克扣军粮、致使将士冻饿的恶行记忆犹新。登基诏书墨迹未干,他便雷厉风行地颁布三道诏令:裁撤内廷多余宦官机构,严禁宦官参与财政事务,将神策军等禁军指挥权收归兵部。
"陛下,东宫旧臣张涉求见。"内侍的通报打断了李适的思绪。只见一位身着青衫的老者稳步而入,虽已年逾花甲,目光却如寒星般清亮。此人正是当世名儒张涉,曾在东宫为李适讲授《春秋》,以"尊王攘夷"的微言大义深得皇子敬重。
如今再相见,李适快步下阶相迎,执其手笑道:"先生曾言'为政以德',今日终可一展抱负。"
张涉的任命犹如投入深潭的巨石,在朝堂激起千层浪。他不仅被授予翰林学士承旨,得以出入禁中,更在数月后破格拜相,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师宰相"。
李适特命人在延英殿侧修筑讲经堂,每日早朝后必与张涉研讨治国方略。某次讲到"民为贵,社稷次之"时,李适竟命宫人取来国库账册,与张涉逐笔核查各地赋税,直至深夜。
在重用张涉的同时,李适也在广纳贤才。薛邕的名字便是此时进入他的视野。这位出身寒门的才子,以一篇痛陈时弊的策论震动科场,历任地方刺史时,政绩斐然,尤以治理荒政、安抚流民着称。
李适亲自召见时,见其身着补丁官服,言辞恳切,当场擢升为吏部侍郎,委以铨选百官的重任。
长安城一时间文风大盛。朱雀大街的酒肆里,书生们争相讨论新政,将张涉比作汉代董仲舒,称薛邕为"今世魏征"。
张涉府邸门前,各地求学者日夜守候,只为一睹大儒风采;薛邕的官署内,等待考核的官员排成长龙,盼着这位以清廉着称的长官能给自己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然而,看似蓬勃的改革图景下,暗流早已涌动。张涉虽贵为宰相,却始终保持着清贫的生活习惯。他的宅邸狭小逼仄,家人甚至要靠纺线织布补贴家用。
一些精明的地方官员很快嗅出了机会,剑南节度使韦皋率先以"资助修缮书院"为名,送来黄金千两。张涉起初严词拒绝,却架不住来人反复劝说:"此乃为天下学子谋福祉,非私相授受。"最终,这笔钱被悄悄用于修缮长安城外的义学。
薛邕的堕落则更为隐蔽。这位曾在任上开仓放粮、救活数万灾民的清官,面对吏部侍郎这一"天下最肥缺",渐渐迷失了本心。
起初,他只是收受些土特产,后来开始默许亲信走后门,最终发展到公开卖官鬻爵。某次,他甚至将一个重要州刺史的职位,卖给了富商家中不学无术的子弟,只因为对方送上了西域进贡的夜明珠。
危机在建中二年的春天突然爆发。一封匿名信被悄悄投入御史台的举报箱,信中详细罗列了张涉受贿的时间、地点和金额。李适接到奏报时,手中的茶盏应声落地:"不可能!张先生每日与朕讲圣贤之道,怎会如此?"
他亲自召见张涉,期待对方能当面澄清。然而,面对如山铁证,这位曾经侃侃而谈的大儒,竟瘫倒在地,涕泪横流地承认了罪行。
几乎与此同时,薛邕的丑闻也被曝光。监察御史在其府邸地窖中,查获了价值百万贯的金银财宝,以及数百份违规任命的文书。更令人震惊的是,有官员举报,薛邕利用职权,将自己的妻舅安插到各地担任要职,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
"朕待他们不薄,为何如此?"李适在延英殿内来回踱步,手中的竹简被捏得咯咯作响。他想起张涉教导自己"君子慎独"时的严肃神情,想起薛邕在朝堂上痛斥贪腐时的慷慨激昂,只觉一阵天旋地转。
盛怒之下,他下诏将张涉削职为民,流放岭南瘴疠之地;薛邕则被当众杖毙,家产充公,连坐亲族。
行刑那日,长安百姓将朱雀大街围得水泄不通。当薛邕被押赴刑场时,有人认出他正是当年开仓放粮的好官,不禁扼腕叹息;而张涉流放途中,曾受他恩惠的学子们冒雪相送,哭声震天。这两场风波,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击碎了李适的治国理想。
宦官集团趁机发难。神策军监军鱼朝恩在朝会上公然进谏:"陛下一向说我等宦官贪婪,可如今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文官,贪墨起来何止千万?到底是谁在祸乱朝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更让李适不安的是,各地藩镇也纷纷上奏,借题发挥。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在奏折中阴阳怪气地写道:"文人掌兵,纸上谈兵;文人理财,中饱私囊。如此治国,何以服众?"
信任的崩塌如决堤之水,一发不可收拾。李适开始怀疑一切:那些曾被他视为股肱的文臣,是否都在欺骗自己?所谓的圣贤之道,是否只是掩饰贪欲的幌子?
这种怀疑很快转化为行动——他收回了文官手中的军权,重新启用宦官担任神策军中尉;他设立"琼林大盈"等内库,绕过户部直接掌控财政;他对藩镇的态度也变得摇摆不定,既想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又害怕激起兵变,陷入两难境地。
曾经锐意进取的年轻帝王,在现实的重重打击下,逐渐变得猜忌多疑。他不再相信任何人,甚至连最亲近的宰相也动辄得咎。
朝堂之上,大臣们人人自危,说话做事谨小慎微;民间百姓则感叹:"新皇登基时的新气象,不过是一场幻梦。"
多年后,李适在病榻上回顾自己的一生,仍会不时喃喃自语:"朕一心求治,为何落得如此局面?"
窗外,大明宫的飞檐在夕阳下投下长长的阴影,仿佛在无声诉说着一个理想破灭的悲剧。而唐朝的国运,也在这场信任危机中悄然转向,错失了重振朝纲的最佳时机,无可挽回地滑向更深的深渊。
喜欢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铺中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铺中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